许多国家社会契约出现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科技创新导致的社会不平等和经济不稳定所造成的。如果人民不能公平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有能力者与能力较低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会扩大。弱势群体所能获得的机会也会减少。

新加坡和中国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期、多方位的双边关系。这可追溯到1970年代邓小平先生和李光耀先生为两国关系奠定的坚固基础。新中在1990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多年来,两国双边关系不断茁壮成长。

最后,在社会方面,国内稳定与外部韧性相辅相成。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国内的团结和凝聚力,让我们有信心在国际舞台大展拳脚。要赢得世界,就要先赢得国内人民的心和信任。

当我们的子孙后代共荣共进,我们也在为他们播下深化了解和相互信任的种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新中两国能在经济、社会以及安全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的主要原因。但我们绝不能安于现状。因为我们是在前人所栽的树下乘凉。我们必须承前启后,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首先,要在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世界中繁荣发展,就必须搭建桥梁,而不是筑起高墙。各国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国际合作,以应对各种共同挑战。

延伸阅读

人民的生计和福祉是政府的执政核心。我们致力于让人人都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大家早上好。首先,我要感谢李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谢春涛和中国同僚主办第九届新加坡—中国领导力论坛。感谢各位对我和新加坡代表团的热情款待。我很高兴能在冠病疫情后首次主办的实体论坛上,与大家见面交流。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多式联运互联互通)

在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中,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按规行事。当一个国家,尤其是较大的国家,破坏规则时,就会失去道德权威,导致其他国家也不遵守规则。这样一来,全球安全和贸易体系就会面临压力,所有国家都会受到负面影响。要共同前进,每个国家都必须各自扮演好角色,维护和塑造全球规则。

新中两国通过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为贸易商提供东南亚、中国西部及其他地区之间更快捷和高效的联系,从而促进更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国在加强数码和贸易联通方面的合作,也有助于新加坡与重庆之间基础设施连接的发展。

中新重庆项目展现了传统和新兴领域在加强互联互通后,就能够帮助联通不足以及服务匮乏的地区探寻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进而让这些地区得以发挥其经济潜力。

人民之间以及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互信,是国家建设的基石。也正是以互信为基础,我们才能通过集体行动,实现良治善政,取得良好发展。

冠病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世界各国其实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依存的,不仅在大流行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是如此,在供应链、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金融体系方面也是如此。

然而,促进多元化并不等于两极分化。它意味着通过加强多边主义,以及遵守和更新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一体化。

还有一个原因是,世界变得更加互联互通。人们受到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环境和价值体系的外部影响,可能会引发社会对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争论,导致持续的比较。这些社会分歧往往会被社交媒体放大。

现在,让我谈谈这个时代的三大挑战:

这也是双方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深化联系的重要论坛。这是我第五次参加这个论坛,也是我第二年担任联合主席。我很高兴今年能够来到钓鱼台国宾馆,昨天还有机会参访并进一步了解雄安新区这座中国的“未来之城”。我在2012年参观了北京的中国高级人事管理官员培训中心,2019年参观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这些体验都让我对中国培养干部的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加坡和中国将会继续推进双边经贸合作,并探索新的合作领域。

随着新中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两国可共同探寻创新方案,以应对新挑战,顺应变革之风。

新中开展的三个标志性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不断开拓创新,以满足两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引领新的发展模式。这些项目体现了新中两国之间的互信互助,通过合作与知识交流,相互成就,分享彼此的成功。

我们也定期检讨我们的公积金制度,加强就业与技能提升,为国人提供更安稳的退休保障。新加坡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将谈到这一点,并分享我们如何创造良好的工作机会,以及培养技能提升和再培训的文化,以延长国人的工作年限,帮助他们更好地为退休生活做准备。

第二,全球经济秩序脆弱:

新媒体管理也是一个日趋热门的课题。在当今数码时代,我们都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和规范信息。随着不同媒体类型和平台的激增,我们必须防止虚假甚至可能破坏社会凝聚力的内容在网上传播。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部长将就此进一步说明。

另一个原因是,随着社会日益富裕、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期望和需求也变得更多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民必须相信他们应尽己之力,共谋福祉,因为企业和个人的成功与国家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

我期待与中国朋友交流学习,并预祝这次论坛圆满成功。

除了分享我们在全球商业环境中所累积的经验,新加坡也通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积极、具建设性的作用,来倡导稳定、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多边体制。我们也能够分享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经验。

三大转机

这个战略不仅涵盖海陆空,而且涉及数据、金融、数码、监管框架和人才交流;

矛盾的是,这些做法将造成全球经济体系分裂,所有国家会因此都成为输家。如果各国继续分裂,演变成相互对立的区域集团,我们可以预见全球贸易、投资、思想交流和创新都会停滞不前,世界就难以继续享有过去50年的繁荣和进步。

所谓“守信万里还嫌近,无信寸步难行”。互信是我们迈入下个阶段的要素。我们可借助过往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员交流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巩固基础,为我们未来世代开拓更多共荣共进的机遇。

经济不平等、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安全因素,加剧了保护主义浪潮。我们看到了保护主义以各种形式抬头,例如供应链内包或近岸生产及国安考量引发的经济竞争越来越多。

另一个例子是两国在重庆开展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该项目从多个维度加强互联互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典范。

强化互信

让我们以今年适逢开发15周年的天津生态城为例。过去15年,天津生态城致力于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在未来15年,它可以成为高质量、低碳发展的典范。除了发展为一个新的低碳创新、起步公司和企业的孵化园区,生态城也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的技能发展中心。

面对共同挑战需要相互学习

新加坡通过互联互通的全球战略,得以继续在世界发挥作用:

(作者是新加坡教育部长、新加坡—中国领导力论坛联合主席)

气候变化也是另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海平面上升、气候相关的疾病、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短缺,都对我们的生存造成根本性的威胁。

自1996年以来,新加坡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考察访问、实习和培训项目,接待和培训了许多中方政府官员和干部。新加坡也派出许多高级官员和有潜能的年轻官员到中国各地考察,与中国同僚交流,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习借鉴。我期盼两国能制造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除了现有的交流项目,如上海—新加坡高级官员交流项目等,在中央层面如果建立新的平台,将有助于深化双边合作,促进两国分享各自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

去年,我们推出了“健康SG计划”,这是我们医疗保健制度从根本上所作的调整和改革。我们把重点转向预防护理,鼓励国人通过社区支援更积极地照顾自己的健康,同时也提倡“活跃乐龄”生活。

许多国家的社会环境愈加分化。如果国家内部缺乏凝聚力,任何国家都无法在区域或全球发挥领导作用,促进团结,克服共同挑战。

尊敬的来宾、各位同仁

另一个项目是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的YES新中青年实习交流计划。这项计划为年轻一代搭建交流平台,让两国青年建立友谊和联系,从中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经济。

我们从政府间合作项目取得的成功,以及两国在八个省级经贸理事会强有力合作关系中所汲取的经验,有利于我们建立更多、更坚固的伙伴关系。我们期待与中国共同探索和试验新的治理方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挑战。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阁下

新中的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一直是两国双边关系的独特之处。它们随着中国的发展需求不断演变,从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等地方性开拓项目,到支持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区域性项目。

各国寻求多元化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过了头,可能会导致技术和供应链的分化。

建立在法治、多边主义和开放贸易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未来几年不再是必然的事。

要克服这个挑战,需要各方的努力和承诺,维护全球体系的秩序,共同前进。

新加坡是一个繁荣的经济、研究和金融枢纽。我国强大的国际连通性、广泛的自贸协定网络、健全的法律体系以及连贯一致的政策,让我们成为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桥梁。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

过去10年,世界发生了不少变化。未来几年的变化将会更显著、更快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我们应及时对两国治理方式的演变审时度势,讨论交流。

乌克兰战争说明过去几十年来支撑着和平、发展和扶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的全球安全秩序,也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事。

加强合作 从“地域性项目”到“激发全国应用主题性项目”

共同携手走向国际

我所提到的不仅是大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新加坡,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运动,以更新我们的社会契约和塑造我国未来的愿景——一个历久弥新、世代向荣的新加坡。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部长将在她的演讲中加以说明。

这是我第二年联合主持这个论坛。我非常重视两国所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可以深入分享彼此所面临的挑战,并交流意见。我们只有坚守初衷,无论老少,在领导层与人民之间继续建立互信,才能继续拥有如此开诚布公的交流。

我们欢迎中国继续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与此同时,新中两国有许多机会在这个领域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携手走向国际。这包括由私人领域主导的合作项目。我们可以借力于新加坡的以下优势:

我们必须致力于建立“多层面的全球合作体系”:

现代化进程中三大挑战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我们也要采取“高质量”和“具包容性”的发展模式,提升所有人的生活。这种模式不以牺牲后代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前的需求。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协助人民自我提升,确保他们与时俱进,掌握未来所需的技能。我们也必须创造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增强社会安全网络,以应对每次经济重振的不确定因素。

新加坡—中国领导力论坛是个独特且重要的平台,让我们就治理和领导力方面的挑战、最佳实践等,进行坦诚而深入的交流,并寻求更多合作机会,更好地满足两国人民不断变化的愿望。

社会政策必须确保人人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硕果。此外,我们也要建立一套治理模式,鼓励人民和企业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

今年的论坛主题“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导力建设”很合时宜。

第三,许多国家内部出现分化:

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有能力在动荡世界中引领国家、凝聚民心的领导。这些领导人不仅需要与政府官员和人民密切配合,也必须与国际伙伴紧密合作。开拓国际视野和建立全球人脉网络,对新加坡而言尤为重要。新加坡总理公署政务部长陈国明部长将在他的演讲中加以说明。

第二,在经济层面,我们致力于提高效率、强化韧性。但强化韧性的最佳方式是促进多元化和相互依存,而不是自给自足。保持开放,才能确保贸易流通和来源多元化,增强经济韧性。相反的,自给自足和封闭则会让一个国家的风险过度集中,从长远来看,国家会变得更加脆弱,而且还可能被其他地区的发展迎头赶上。

开辟新中合作新途径

社会层面

总的来说,尽管新中两国的国情与环境不尽相同,但我们面临许多相似的挑战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就治理方式的不断改进,我们可以分享自身经验的最佳作业实践。对于新加坡而言:

让我举一个例子,人口老龄化。许多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新加坡和中国也不例外。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包括对医疗保健、退休保障和社会融合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我们也必须平衡老龄化对劳动力和经济所造成的冲击。新加坡正在认真探讨这个课题:

我们也设立了各种高级别的政府间平台,以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及促进两国领导人和官员的互信。例如,最高级别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今天的新加坡—中国领导力论坛、新中社会治理高层论坛、新中法律和司法圆桌会议,以及新中防长对话。

例如,随着今年两国实际性完成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我们迈入了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为新中长期双边经济合作发出了积极信号。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了我们对自由贸易和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的持续承诺。

经济层面

危机暗藏“转机”。我们必须化危机为转机;化压力为动力。我们必须灵活应变,共同克服挑战;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展现自己的价值;与人民风雨同舟,共创未来。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优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这些里程碑适时地提醒我们,反思新中双边关系如何在两国历届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显著进展。只有两国之间保持高度互信和了解,抱有持续合作、相互支持的坚定决心,我们才能取得如此的成果。

为了加快全球行动、提高效率,以应对跨境挑战,我们必须制定新的架构与合作模式。例如,全球大流行病暴发需要新的监测和信息流通系统,也需要更多科学方面的跨境合作,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致命性的疾病。要实现这个目标,孤军奋战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并肩作战,才能取得成功。

第一,全球秩序分裂:

中国目前仍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新加坡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来投资国。

然而,世界如今所面临的挑战,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相连。任何国家,无论大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

国际层面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更新这些政府间合作项目,以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和试行创新治理方式。这能让这些项目从地方或区域层面的地域性项目发展成激发全国应用,甚至国际合作的主题性项目。

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另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课题。新加坡已经把永续发展列为优先重点事项。对内,我们携同企业、社区和人民打造绿色宜居家园;对外,我们与各国促进合作,一同推动气候行动。

总括而言,“诚信为根;以民为本;以德服人”,才能“引领群雄”。

今年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年,是两国双边关系的另一个里程碑。今年3月,李显龙总理与习近平主席在会晤后,把两国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我们也必须放眼未来,立足于全球价值链。当变化的风吹起时,有人会造墙,有人会造风车。我们必须建造“风车”,及早抓住新的增长机遇,如数码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并与伙伴紧密合作,灵活应变。

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

尽管中国和新加坡在国土面积和国情背景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三个主要的全球趋势给两国带来了相似的挑战和机遇。

放眼四海,通过为双边关系带来建设性增值,我们力求与更多国家建立更广泛和深入的伙伴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秉持一贯的原则、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各方信赖的合作伙伴。

本文是他在中国领导力论坛的主旨演讲全文

今年也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二十大强调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新两国拥有共同的目标,包括追求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坚强和具韧性的经济、改善人民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

这和我们在就业与技能提升方面所作的全面改革相契合,以满足人民多元的理想和抱负。我们肯定个人强项的多样化,也鼓励我们社会扩大对成功的定义,包括为人民提供各类的教育和职业途径,协助人民迈向更多元的成功道路。

新中关系的升级标志着两国都致力于在共享利益的领域里扩大并深化高质量和前瞻性合作。这包括数码和绿色经济、粮食安全、金融市场、航空联通,以及环境等诸多领域。

双方正探讨绿色和数字航运方面的合作。天津拥有一个智慧绿色港口,同时也通过积极的人才培育和知识交流,建立朝气蓬勃的人才生态系统。因此,天津具备巨大潜能,发展充满活力的港口经济,推动整个京津冀的发展。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