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近不断强调,人生前15年的教育已不足以应付人们接下来50年的需要,在毕业后的人生阶段继续进修,来满足工作与技能需求,才是更重要的。若是如此,学生在人生中还有更长的跑道去深化学习。当他们来到初院这一站,接触不同的科目时,不妨更从容地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培养对未来工作有帮助的生活技能。
有家长指出,取消年中考试和调整入学分的计算方式,不见得就能缓解学生的压力。也有学生担心,没有了年中考试,自己会松懈下来。
这次A水准的改革会如何影响大学的收生标准,是下来值得关注的。大学入学分只计入三个H2科目以及理解与写作的成绩,满分从90下调到70,相信会让更多学生考获高分。到时,大学的录取方式或许要更加灵活、开放,才能识别更多“不算分”的才能。
如今,这套系统发展已经成熟,在课程和计分上可有所放松,学生和家长也要慢慢学会放心、放手,才能从新的改革中获益。
A水准专题作业不再计分,教育部强调是为了鼓励学生做专题作业时,能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要为了得分而影响选择。同样的,第四个知识性科目除非能提高考生的入学分,否则也不再计入大学入学分。这也是希望学生能根据兴趣选择他们的第四科,不要只一味考虑他们可取分的科目。
这样一来,或许有更多文科生选修不同的理科,而理科生想要修读一向被视为很难取得高分的人文科目时,也无须有太多顾虑。
然而,不再算分的科目,在学生心中的分量是否也会下降?又会不会失去了读好、考好的动力?在这方面,家长就没有教育部那么乐观。
对不少人来说,A水准会考是人生中最艰难的考试之一,尤其在初级学院,只有短短两年备考,却是踏入大学门槛的沉重敲门砖。
初院的年中考试从明年起将逐步取消,个别科目在每个学期的计分测验也不能超过一个。
(作者是《联合早报》采访组副主任)
为何这么难?除了主修的各科内容和水平有了极大的跳跃,在短短两年的初院生活,要完成的事何其多。投入新的环境,开始准备通往大学的人生大考,还想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和新同学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有些人也在这时候结交男女朋友。这种种对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来说,是新的机遇,也会带来不同的压力。
教育部长陈振声最近宣布了对A水准课程与大学入学分计算方式做出的调整。明年进入初院读一年级的学生,专题作业将不再计分,仅批为及格或不及格。从2026年起,报读本地大学时,四个必修知识性科目(content-based subject)中,只有三个高级主修(H2)科目以及理解与写作(General Paper)的成绩会算入大学入学分。
相对于2006年初院课程的改革,这次的调整较小,不是从“量”方面去做的改变,而是更改部分科目的计分方式。学生虽然读的科目没有减少,但自己较弱的科目若考不好,对会考成绩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现在距离上一次的A水准课程改革有17年,上次强调的是加宽课程,一方面培养顶尖人才,一方面继续提高一般学生的水平。这些年来,A水准会考的及格率都维持在约93%的高水平,从中学直通A水准考试的综合课程,也培育了更多至少四个主修科目都拿A的精英。
这些改变虽然不大,但也不可不说是大胆迈前的一步,反映了教育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自发自主的信心。
教育部上一次进行初院课程的改革,是在2006年。在那之前,由时任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尚达曼领导的初院及中学高年级教育检讨委员会,针对课程提出建议,政府再根据委员会的建议,对初院课程进行大改革。
学生在人生中还有更长的跑道去深化学习。当他们来到初院这一站,接触不同的科目时,不妨更从容地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培养对未来工作有帮助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