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安华能安谁的心?或许还是需要被提醒。

打从2018年5月9日第14届大选政治变天后,马国执政超过60年的国阵失去号召力,民主行动党、人民公正党、土著团结党和国家诚信党组成的希盟戏剧性上台执政,马哈迪二度任相,接着被非民选首相慕尤丁取代,以及后来的依斯迈沙比里,直到第15届大选出现悬峙国会,前前后后的发展像极了一出精彩连连、活生生的政治戏剧。

马来西亚现由希盟和国阵等五大政党联盟组成的“团结政府”执政,安华在国家王宫宣布委任为第10任首相的当天宣誓就职,而且一登首相位子就立刻迎来股汇双涨,让一直处在低潮情绪、怨声载道的马国人民顿时感到新人新气象、新期待;马国出现有史以来首次的悬峙国会隐忧也随之云散烟消。

安华曾经是偏激的激进回教主义者,也曾是全国回教学生联盟主席。马哈迪把他引入政坛,从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未来马国领导人到打入冷宫,再回到今天马国政治的舞台中心,这高潮迭起的经历,相信能让他有足够智慧团结国家、改善族群关系。

宗教激起反抗的声音受到世界关注,想必安华也不能忽视来自民间的力量,马国的团结政府更应该珍惜团结的意义,实实在在为马来西亚人制定有团结意义的政策。

团结政府的所有政党及政治联盟领袖在12月16日签署《共组团结政府合作协议》,被在野阵营国民联盟及土团党主席慕尤丁批评安华对信任动议没有信心获得国会三分二多数议员支持,才用恐吓方式获取承诺,并巩固支持他稳定领导国家完成五年任期。

马国华裔对安华领军的团结政府是有所期待的。但“团结政府”能走多远?安华的政治手腕可否迅速搭救深陷泥沼的马国政治,其政治智慧和施政格局能否安得了马国华裔的心,是所有关注马国政治的人士,迫切想从安华的表现中探知虚实的。

第15届大选证实了“绿色海啸”的势力。选举成绩显示强调宗教治国的伊党已超越巫统、公正党和土团,成了马国最大单一政党。马来选民把希望寄托在伊党,选票流向伊党,华人选票却偏向民主行动党。这种族群两极化的发展与演变,肯定不利于多元种族社会和阻碍国家团结,首相安华是否会正视族群两极化问题,是马国人民,尤其是华裔今后密切关注的课题。

马国华裔不希望看到激进又极端的回教思想迅速在城市和乡野地区扩散,也不想要分裂的马来族群社会,更不欢迎各政党在大选期间使用挑起种族主义情绪的恶劣手段。伊党主席哈迪阿旺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以放牧为比喻,问马来回教徒“更愿意成为牧牛人还是养猪人”,就是名副其实的煽动种族策略。

今年9月16日,伊朗道德警察指控22岁女子马赫萨·阿米尼不当佩戴头巾而将她逮捕后丧命。这事件引起民愤,伊朗各地爆发反政府示威活动,为女性争取自由与权益,并掀起“头巾革命”,至今持续了三个月的大学校园抗议潮仍未平息,伊朗学生也不遵守在公众场合与教室要区隔男女的规定。在卡塔尔世界杯的开赛前唱国歌环节,伊朗球员珉唇静默,以拒唱国歌的动作来表达对头巾示威行动的支持;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宣布伊朗女性为“年度英雄”。

(作者是马来西亚专栏作家)

接着,虽然国会12月19日以口头表决,通过对安华的信任动议,但在无法具体知道获得多少名议员支持下,政治观察者普遍认为安华在近期预料不会面临重大的政治挑战,但很难担保往后的施政方针能否安全度过其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