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在采访相关环保团体与政府代表时,曾认为韩国收取咖啡杯押金的计划势在必行,毕竟措施已经过内阁审批,韩国看似就会成为全世界首个这么做的国家。

首先是计划实施前的透明度。这包括押金多少、怎么取回押金、杯子怎么回收、回收的物流程序与技术等等。

除了强调消费者责任之外,在限塑政策越来越严格、国家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之时,政府也须鼓励与催促商家,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厂商,重新思考包装的使用,解决根本问题,否则应为下游污染的收集、分类与循环再利用支付费用。

记得当初在尝试了解计划将如何在韩国推行时,就觉得这方面的信息非常缺乏;受访的环保团体代表也非常担心,政府在靠近计划推行日期时才宣布各项细节,会引起瞬间反弹。一位代表就提出,没有统一的咖啡杯回收制度,还可能出现人们用“仿造杯”骗取押金的“黑市”运作。看似道理很简单的押金制,实行起来其实也有难度。

(作者是区域环保媒体与咨询公司益笔思(Eco-Business)编辑部助理主任)

包括连锁品牌在内,拥有7万多家咖啡馆的韩国算是咖啡消费大国;尤其在首尔,走在街上,不难撞见穿着时髦的韩国人都人手一杯外带咖啡。

在很大程度上,过去把可循环塑料出口到其他国家回收的新加坡,自2020年《巴塞尔公约》抵制有毒垃圾越境转移后,垃圾处理就受到限制。在大势所趋之下,它必须在塑料垃圾管理方面有更大的行动。事实上,发达国家将固体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是多年惯例。在其他国家,塑料垃圾近年来甚至成了政治问题,像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强硬表态,拒绝做西方的“垃圾回收厂”、发达国家的“垃圾殖民地”。

其中,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较早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安抚民众说,饮料瓶罐退费制预料不会导致饮料价格大幅提高。她一再重申,对瓶罐的额外收费是押金,而不是税务,消费者只要把瓶罐归还回收,就能把钱取回,用意是培养大家的环保习惯。

另外还有计划涵盖范围不够广的问题。在韩国,政府收取咖啡杯押金的制度,只影响店面有100家以上的连锁咖啡馆和快餐店,不包括营业规模较小的商家。这让一些商家觉得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保团体也认为这会使得措施力度不足。

根据统计,韩国人每年使用并丢掉的一次性饮料杯平均多达84亿个,数量惊人;冠病疫情更加剧了韩国的垃圾处理问题。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本月宣布,最迟在2024年中,公众购买150毫升至三公升的铝罐和塑料瓶饮料时,须先支付1角或2角的押金,并在指定回收站退回空瓶罐时取回押金。据知,这项计划原定今年推行,但因商家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准备而有所延后。可见如今尽管敲定了一些细节,下来政府在施展计划的前期与后期工作,都不能草率马虎,须确保从消费者到分销商,大家都理解计划如何运行及其好处。

不过,韩国此次“顶不住压力”,经商家反馈放慢计划的推行速度,并不是无迹可寻的。韩国的经验,或许能给其他有意给塑料使用“定价”的国家一些提醒,包括最近宣布最迟要在2024年中,推行饮料瓶罐退费制的新加坡。

其实,不论是塑料袋收费还是饮料瓶罐押金制,若借鉴他山之石,就不难理解这都仅仅是解决塑料垃圾问题的第一步。在理念宣传、法律约束方面,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出台更多有效的管制措施,商家必须将减塑纳入经营理念中,消费者也应该培养起垃圾分类等生活习惯。这么看来,解决塑料垃圾问题的必修课还很多,我们也要有一样一样完成的决心。

韩国原本拟定今年6月进一步扩大限塑力度,在全国范围的咖啡馆与快餐店,对一次性饮料杯实施所谓的“拿铁税”(latte levy),要求民众为咖啡杯缴押金,不料计划因引起商家不满,一延再延。

更重要的是,在有关瓶罐退费制的宣传与沟通方面,民众对于“污染者付费”(polluter pays)原则的理解必须加深,政府必须在业者、消费者之间取得平衡,营造出双方都可接受且能长期贯彻的制度。这意味着,除了强调消费者责任之外,在限塑政策越来越严格,国家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之时,政府也须鼓励与催促商家,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厂商,重新思考包装的使用,解决根本问题,否则应为下游污染的收集、分类与循环再利用支付费用。

在全球范围,整治跨境垃圾处理的力度正在加强中。今年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召开会议,各国将探讨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反映覆盖塑料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替代方案,让世界走上塑料污染的治愈之路。

上周,韩国政府终于宣布,这项措施将在年底推行,但规模大大缩小,分阶段先在世宗市和济州岛两区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