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希望打着“不一样的银行”的旗帜,或许也该做不一样的思考,尤其不该躲在ESG三个字背后。煤炭是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的一大来源,随着可再生能源变得越来越便宜,煤炭正在失去经济吸引力。星展虽已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但它与其他银行在协助世界摆脱煤炭方面,还可以更有作为。

此外,如今以ESG来思考气候应对,也开始受到挑战。虽然ESG的起源立意良善,但它把环境、社会与治理的各种目标混为一谈,当必须做出取舍时,这三者却没有为投资人或企业提供一致的指引。

涉事贴文先是上载至银行的领英平台上。贴文中,星展银行转载了高博德上个月底于彭博社首届亚太可持续商业峰会上分享的观点。此前,星展银行承诺在2039年前停止对燃煤业提供融资。高博德在讲话中指出,在“弃煤”方面,银行受到了投资者和股东的敦促;他自己也是在道德层面上经过百般挣扎后才做决定,这是他在任期内所做的最艰难抉择之一。

网民的酸言酸语最终还引来星展集团执行总裁高博德的关注。他使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亲自介入“战局”,澄清了银行的立场。

高博德在讲话中举例说,在自己生长的国家印度,过去人们必须面对长达10至12个小时停电或限电的不便,小朋友晚上学习的唯一方式,是用柴油发电机获取灯照,如今他的一些家族成员也仍居住在没有供电的村落。他指出,同样地,在东南亚一些发展较落后的地方,人们在生活上或许还有其他更急迫的需求必须获得满足。“面对那些在印度尼西亚三宝垄或较贫困城镇生活且为供电问题烦恼的孩童,若我夺走了供电,即他们的基本权利,我要怎么跟他们解释?他正在努力完成学业,每天烦恼三餐温饱,而我这个局外人就这么轻易地作出道德判断——用电需求没有地球环境重要。”此外,在印尼,有1400万户家庭依赖棕榈油产业为生,但棕榈树的大面积种植也间接导致气候变化。高博德问:银行是否该停止向棕油业者注资?

笔者认为,高博德将银行融资决定上升至更高的道德层面,将银行所作抉择比喻为“扮演上帝”非常有趣,也值得细细探究。如今绿色发展势不可挡,从银行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提升绿色信贷,且为避免风险而加快煤炭撤资,是理性选择。但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确实也应思考道德责任。

然而,对于主张金融机构在煤炭撤资方面应更具魄力的投资者来说,银行在弃煤方面所设的时限实在太宽裕了,再加上宣传团队在贴文中附上了“环保战士”(eco-warrior)的标语,过度强调星展在气候应对方面希望展现的责任,更是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经济学人》在上个月的最新封面上重炮批评:“这三个字救不了地球!”它在系列报道中主张,最好的办法是只专注在第一个E字,而且不是“环境”(Environment),而是“减排”(Emissions),因为当前全球面对的最严峻危机,是温室气体排放。

现实是,明明环境与社会之间就存在各种冲突,单一施策讨好不了所有人,但ESG的统称却给大众美好妄想,仿佛这些问题都能轻易解决,甚至不存在。

然而,批评高博德论述者也点出,将煤炭投资视为实现气候正义的手段,是一种谬论。有观察家指出,如果星展银行或高博德真的关心东南亚较贫困村落的供电问题,它更应加大力度,注资推动清洁能源转型与碳捕捉等技术,而非拖慢弃煤的进度。

现实是,明明环境与社会之间就存在各种冲突,单一施策讨好不了所有人,但ESG的统称却给大众美好妄想,仿佛这些问题都能轻易解决,甚至不存在。

新加坡和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银行星展银行,最近展开了全新的品牌宣传活动。星展打着“要当一家不一样的银行”的旗帜,希望改变人们对传统银行的刻板印象。不料它本周在社交媒体一篇贴文中,挂上的“更像一名环保战士”标语却起了反效果,因有“漂绿”(greenwashing)的嫌疑而受到业内人士抨击。

星展银行是在去年4月宣布,会立即停止与营收超过25%以上、来自燃煤的新客户合作,自2026年起停止贷款给燃煤营收超过50%的客户,并承诺在2039年终止对燃煤业的融资。不过,尽管做了这项决定,高博德同时也对银行要在达成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目标的进程中“扮演上帝”(play God),作出道德上的价值判断,提出疑问。

关注气候问题的影响力投资者兼房地产科技公司PropertyGuru创办人梅尔雷斯(Steve Melhuish)首先向星展开炮,指银行为了漂绿“睁眼说瞎话”。梅尔雷斯留言说:“好吧,我们再给银行20年时间,但下来也只能祈求气候暖化问题不会变得更严重了。要解决气候问题,必须趁早行动,不应该再拖延,等待其他人采取行动!”

(作者是区域媒体与咨询公司益笔思(Eco-Business)编辑部助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