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局于6月7日晚间,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套以16项准则为主的使用电子花圈指导方针。拟定准则的主要目的是建议相关人士如何能慎用电子花圈和充气物,减少这些物品对公众所造成的不便、避免发生火患和电线短路等危险事故。

我以上述三大论据为主,再次呼吁有关当局尽早全面禁止这些因投机而迅速滋长的商业物品。这才是惠国惠民的德政。

见过这些电子花圈的民众,不免注意到花圈上都装了像收报机磁带的设备。磁带会反复不停地发送往生者姓名和亲朋戚友想传达的哀悼之语。用意虽好,但因为电子花圈在根本上的局限,每行字包括亡者姓名,难免像慢慢在被切割后经由设在花圈上的磁带不停地放送。我本人觉得对亡者非常不敬。想悼念并抚慰家属的好意,经由电子花圈处理后,无意间已被粗暴化,很遗憾地失去了一场丧礼的意义,和抚慰家属的用意。这对在服丧期间的家属来说,其实是极为讽刺的。

环境局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欠妥。除了把电子花圈的根本问题往后推迟之外,也在无意间制造更多行政上的问题,并忽略了新加坡少数族群的不安和感受。在准则下,每个电子花圈对社会安宁及和谐,以及对政府行政都构成一个个无穷的后患。除此,电子花圈不仅异化了殡葬业转型的过程,也违背了这行业在根本上想要传承的优良价值观。

首先,我想感谢环境局密切关注因电子花圈和延伸出的诸多问题,但我认为当局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后患。我认为环境局在决策上选择以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的方式处理此事,有些不妥。我更希望当局能以大刀阔斧的姿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即不符合新加坡殡葬传统,也不尊重我国独有的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国情的问题。我建议当局重新检讨指导方针,一次过解决电子花圈这个问题。换言之,环境局应当全面禁止电子花圈和相关物品的使用。

第二,现有的准则不仅缺少法规所能赋予的执行力,也加重各市镇理事会、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行政负担。尤其是市镇会的人员,将会陷入顾及人情和执行上的两难之地。对在第一线的市镇会员工来说,这是极不公平的。虽然孟子曾在《离娄下》里说道:“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但丧家和业者也必须顾及他人和其他群体和族群的感受。这包括昼夜为居民服务的市镇会员工和我国的巫、印裔和欧亚族群。

(作者是海运咨询风险评估公司,企业分析师)

正因如此,环境局更不应当背负任何未来因这些物品所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一旦电子花圈或充气物倒落而引发邻里纠纷、火患、车祸、公共设施或私有财产损坏等不幸事件,不仅会加深国人对殡葬业的负面印象,民众也会对环境局没能更好地监管和制止不幸事件的发生,提出诸多质疑。不幸事件所延伸出的索赔,也将是一道棘手的难题。

第三,现有的电子花圈除了是极恶劣的商业点子之外,也无任何尊严可言。我们在亲人过世后应当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先人,并确保社会风气能归于和谐。这便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真谛。如要社会和谐,人心就必须厚道。这是果。因在哪?提倡孝道。如何提倡?慎终追远就是一个好方法。但让人困惑的是,电子花圈和相关物品,其实和以朴素庄严为重的丧事,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等教诲是背道而驰的。

第一,继续允许电子花圈和相关物品的使用,弊远超于能带来的利。我亲眼见过供应商借用毗邻学校的篱笆,来固定电子花圈和充气物。我见过这些花圈倒落在行人道上,对公众尤其是以轮椅代步的人士造成诸多不便。我也听闻至少两起因为电子花圈电路走火而引发的火患,把整个花圈给烧坏的事件。我也得知无数次因电力不胜负荷而导致治丧处和住屋停电等相关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对丧家和业者造成不便,也是一颗颗定时炸弹。虽然至今为止没有造成任何人命伤亡,但这并不意味着往后不会发生更严重的事故。我们只要参考这几年来,因电动个人代步工具和电动脚踏车所造成的严重问题,便知电子花圈和充气物所隐藏的种种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