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慰安妇协议是在美国斡旋下双方勉强达成的妥协,而非日韩自主协商的结果。日韩历史问题解决之难,美国并非不知,向来不愿参与,但日韩关系影响东北亚同盟运转,不得不软硬兼施促成双方协议。

为解决历史问题,日本也愿意与邻国建立共同的历史叙事,弥合历史观差异。日本同中国和韩国都开展过共同历史研究,成立专门研究班子,但双方在认识上有距离,也无明显效果。

然而后面事态的发展并未如日美所预期,协议难以有效执行,和解治愈财团解散。而且随后日韩之间劳工赔偿问题再起,历史问题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波及贸易和安全合作领域。

从各报社论中可以看出,日本社会对这一事件有不同态度。有的社论指韩方以战时役使外籍劳工否定金矿的历史价值是时代错位,无理纠缠;有的则认为金矿确实役使过韩国劳工,并不影响金矿的历史意义,要加强沟通,不能摆出与邻国对决的姿态,防止文化被政治利用。“心病还须心药医”,显然后者的见解更有利于增进理解,消除对立。

佐渡金矿申遗本是一桩文化事业,却牵动日本朝野,各主要报纸纷纷为此发表社论,正说明历史问题并未画上句号。

日本与邻国之间的历史纠葛,也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美国著名东亚问题学者傅高义在其最后的著作“China and Japan: Facing History”(中译名《中国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中就希望弥合中日分歧。

安倍的这一想法,还体现在同年12月日韩关于解决慰安妇问题的协议中。由于韩国民间组织在首尔的日本使馆前,竖立了象征慰安妇受害女性的少女像,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在美国推动下,日韩达成协议,确认最终且不可逆地解决慰安妇问题。日本承认在慰安妇问题上负有责任,并以安倍首相的名义对原慰安妇表示道歉和反省;决定从政府预算注入资金,日韩成立和解治愈财团,对原慰安妇提供支援;但要求韩方确认慰安妇问题最终且不可逆地解决,今后在联合国等国际社会,不再就此问题互相指责和批评。

日本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先进,有良好的现代社会国际形象,但却经常因战前对外侵略历史,影响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挥之难去的困扰。

事实表明,历史问题不是一次谈话、一个协议就能化解。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以10年为期或可恢复,心灵创伤的恢复则要更长时间,须要双方民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抚慰。历史问题也不是依靠外力就能消弭解决的。

(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事实表明,历史问题不是一次谈话、一个协议就能化解。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以10年为期或可恢复,心灵创伤的恢复则要更长时间,须要双方民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抚慰。

对于战前对外侵略的历史,在日本国内有不同看法,有人能够正视历史,有人则不愿正视历史,甚至认为正视历史是“自虐史观”。日本在对待对外侵略历史上的态度,得不到周边国家的认可,影响国家形象,在外交上也常处于被动地位,希望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他认为日本侵华并无精心设计的计划,只是一段偶然的历史。中日之间有悠久的交往,共享某种文化和历史,容易产生亲近感,应多强调共同之处,而非分歧。这反映了傅高义希望化解怨恨和消除隔阂的善良愿望,但淡化战争的性质并无助于解决历史问题。

各方的努力失败说明,脱离实际的主观愿望和在外力下的非自主自愿达成的妥协,无助于解决历史问题,暂时的妥协不过是掩耳盗铃,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傅高义曾希望弥合中日分歧

历史问题不仅给日本造成困扰,也影响地区国际关系的稳定。上一代人留下的历史问题,不应成为束缚新一代人的枷锁,尊重历史,加强交流,才能走出历史问题的困境。

最近佐渡金矿申遗引发日韩纠葛,给冷却多时的两国关系再添阴影。位于新潟县佐渡岛的金矿,在江户时代即是重要的黄金产地,保留有手工采掘和冶炼作业的历史遗存。日本推荐其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遭韩国反对,在自民党保守派压力下政府重新审议,作出推荐决定。

韩国之所以反对,是金矿在二战期间强制役使来自朝鲜半岛的劳工。在战争期间,日本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掳掠劳工,强制在严苛条件下做工是普遍现象。2015年日本近代工业革命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时,韩国就提出反对,后来日方承诺在役使劳工的端島设立缅怀纪念中心,但经调查并未兑现承诺。这也使韩方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产生质疑,是反对佐渡金矿申遗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在战后70周年时首相安倍晋三发表谈话,承认战争给亚洲和相关国家人民造成灾难,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对战争表示悔悟,承诺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他也表示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希望为过去的历史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