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确实是两大之间难为小,但东南亚各国不是没有以小事大,运用智慧,以四两拨千金维护利益的机会;其中最关键处就是要不断提醒强权,若是能够获得敬重,双方关系会远比以硬实力让对方恐惧更为稳定。小国不是没有教育启发大国强权的空间,毕竟国际社会并不完全遵循丛林法则。

当前国际政治上经常以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来形容影响他国所运用之政策工具。但就外交来说,不用透过伤感情地公开摊牌,就能够达成政策目标,其实就是讲求应对进退,并且视此为政治艺术软实力。

东南亚与中国具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各国内部都有数量庞大的华人社群,基本上因为商贸合作与投资,确实与北京关系密切。尽管各国华人社会融合同化的程度高低不同,但北京办理外交信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就北京与东南亚关系来说,这个立场至关紧要。

但如何让东南亚国家不会感觉被迫选边站,最低标准是不去干涉对方内政,更高标准是要避免将东南亚国家与对方关系,搞到与本身关系混为一谈,硬生生把这些国家置入零和游戏框架中。假若真如拜登政府所宣称,美国无意与中国大陆发生冲突,将双方竞争恶化到新冷战地步,就更应该审慎处理外交矛盾,莫让外交对象国难以选择,将关系带入死胡同。

如何扮演忠诚友邦角色,愿意对大国提出忠告,并在面对强权时无所畏惧,能够折冲樽俎维护国族利益,历史上并不乏前例,就看东南亚各国能否相互呼应,共同在国际舞台演出另场好戏!

华盛顿与北京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尽管目的不同,但如何能够事半功倍,能够让东南亚各国基于敬意而顺势接受,绝对会比因为畏惧而屈服好得多;毕竟能够让亚细安各国高兴地喝敬酒,总比动辄要对方吞罚酒来得理想。

许多西方国际政治观察家在检视前述发展趋势时,因东南亚各国都是亚细安成员国,往往会统而论之;却忽视各国在面对大国强权时,依据其独特国情以及战略考量,其实所采取的策略与政策取向差异甚大。但无论如何,东南亚各国在处理强权关系时,总还是离不开敬与畏两个要素。

作者是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

当今世界格局随着北京与华盛顿关系紧张,再度浮现强权对峙较劲的基调;许多国家身处其中,如何能够左右逢源面面俱到,避免陷入进退两难被迫选边的困境,确实考验着各国政治领袖的智慧。

就北京所具备的整体国家实力来说,能否让所有东南亚国家感到畏惧,必须在政策上妥协并放弃特定原则?目前看来似乎并未到达此等地步。南中国海争议各国立场从未有所让步,许多国家政治人物经常对北京政策提出负面评议,因此若认为东南亚各国是基于畏惧北京才与其周旋应对,恐怕并不尽然如此。

就东南亚各国与华盛顿应对往来的过程来看,其实也很难看出是纯然尊敬美国政治体制或价值观,抑或是畏惧美国整体国力,所以不得不买美国的账,并且要看华盛顿的脸色行事。

正因如此,东南亚国家相互尊重,不干涉他国内政,确实是处理相互关系最重要的共识,而在北京与华盛顿的区域外交政策中,此点就是让双方应对处事立判高下的最重要关键。尽管中国大陆与美国对于其本身政治体制优越性都具有极高自信心,但北京面对东南亚各国,并无意倡导与推销其价值观,而华盛顿则是经常对东南亚国家的民主自由与法治程度说三道四,从而引发负面反弹。

东南亚国家面对北京与华盛顿,随着双方整体国力逐渐消长,各国维持与强权互动往来,究竟是因为畏惧其实力,不得不应付敷衍,抑或是认同强权所采取的政策,因此对其产生敬意,成为双方正面互动的基础呢?

反过来说,东南亚各国亦未将中国大陆政治体制视为典范,对其经济成长与社会发展状况,虽然基本上都相当肯定,但却深知本身并不具备相同的基础条件,因此亦无任何模仿效法。所以东南亚国家与北京保持正面互动,其实亦非基于羡慕钦佩其典章制度,完全是就事论事追求互利,而非因内心对北京具备敬意。

对东南亚各国来说,美国与中国大陆在许多面向截然不同,不论历史渊源、政治体制、地缘关系以及外交政策,都难以相互比拟。同样东南亚各国政治体制包括君主统治、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以及社会主义各种类型;各个国家都是由多个族群所构成,宗教、文化、语言以及风俗的多样性,更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社会属性。

东南亚各国由于身处连结印度洋与太平洋之地缘战略要冲,自然就成为双方竞逐拉拢的对象。2021年华盛顿与北京透过高层出访,各自发动数波外交攻势,都希望巩固互动关系,掌握国际政治纵横捭阖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