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撒钱、量化宽松、远期指导、流动性注入渐进出台。其实,弗里德曼最著名的是货币数量论,很多学者如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等认为,伯南克恰恰偏离了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当然,由于冠状病毒疫情突然暴发,其政策危害无法被历史所检验。

二是通货膨胀的暂时性因素因为疫情变异、供应链修补缓慢而成为中期因素;而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叠加,使得通货膨胀长期化。2020年8月的美国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使得对通货膨胀耐心提高,因此导致通货膨胀的短期因素可能成为中期和长期,中期结构性因素,如人口老龄化、反全球化和中美贸易战、气候变化、数码化叠加,使得通货膨胀变为长期化。

对于暂时性通胀,德国央行研究始终否认。随着通货膨胀不断高企,最近英国央行行长也表示,在当前能源危机期间,对通胀的担忧有所加剧,英国的通胀已经上升,并将进一步上升,必须采取行动抑制中期通胀。总体判断,未来可能导致较高通胀的因素主要包括:

温建东是剑桥大学管理学会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

9月美国物价继续高企,环比上涨0.4%,同比通胀率连续三个月达到5.4%,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5月以来,美联储成员连续表态,一致认为通货膨胀是暂时的。

虽然,美联储聚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经济学家,美联储决策和沟通方式也日臻完美,但美联储可信吗?历史上美联储曾经出现过很多次错误,由于大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其给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深度灾难。

冠病疫情暴发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吸取次贷危机救助力度较小和渐进主义的教训,加大力度救助市场。他们抛出暂时性通货膨胀理论,解释说物价上涨是由于去年较低的基数效应,供应链瓶颈会逐步解决。其核心判断是通货膨胀预期依然稳定,因此不会导致工资成本谈判中出现第二轮价格提升。

第三次显著错误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和九一一恐袭事件之后,多数经济学家如“泰勒规则”提出者泰勒(John B. Taylor)教授等认为,格林斯潘低利率持续时间过长,导致金融泡沫和金融不平衡积累。继任者伯南克虽然坚持渐进主义(gradualism),但是与金融市场沟通不善,导致次贷危机爆发。最初救市过程中,对局部风险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雷曼兄弟的认识不足、系统性风险处理不当,导致整体金融危机。

第二次系统性错误是上世纪70年代大通胀。美联储现任主席鲍威尔认为,大通胀背后有美联储对经济错误理解的因素。他指出,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上升,美联储提高利率应对,但是真实利率提高较慢或者较低。

美联储第一次系统性错误是在大萧条期间,却实施紧缩性政策。货币学派代表人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安娜·施瓦茨(Anna Jacobson Schwartz)在《美国货币史》中,发现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阶段,美国货币供应量却下降高达三分之一,这才是大萧条严酷和漫长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永宁是天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从货币因素看,存量上2020年美国广义货币占GDP比重111.29%,低于中国的211.39%;增量上广义货币增长率17.2%,高于中国10.01%。因此,美国通货膨胀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

三是根据贝叶斯更新法则,迅速攀升的通货膨胀现实,不断修正人们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耐心,假以时日可能会逐渐改变中期甚至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美联储最近会议表明,18人中至少一半认为加息的门槛要在2022年12月才能满足。欧洲也认为供给瓶颈和再开放影响正常化要到2022年。较迟的加息预期和缓慢修正的供应链、病毒变异使得高通货膨胀持续,中期通货膨胀预期可能逐步恶化。

更多著名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竞争,美联储过度承担社会目标,高估产出缺口,低估自然失业率,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替代关系增加就业,而采取的动态不一致行为,导致通货膨胀预期螺旋式上升,工资价格和菜单成本不断上涨,通货膨胀不断攀升。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意识到其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伯南克曾在2002年弗里德曼90岁生日聚会上说:“作为美联储官方代表……关于大萧条,你是对的,我们的确如你所说那样做。我们很抱歉。但谢谢你,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一是货币政策放弃了传统共识。德国央行认为,美联储已经逐步做出了两大历史性转变:放弃双目标制度下通货膨胀优先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合作。历史实践证明,央行为财政融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理论证明央行的投机行为,即巴罗与戈登诱惑(Barro & Gordon temptation,即在动态不一致行为下希望在较低通胀下增加就业)是高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们认为,如鲍威尔在2018年就认为,美国供应链存在问题,中美贸易战使得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疫情期间的隔离政策叠加使得修补相当漫长。当然,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全面持续提高,核心是供给和需求管理决定,从供给侧看,在告别短缺经济时代,长期高通货膨胀不现实,即使供应链修补缓慢。

欧央行也基本认同暂时性通胀论。现任行长拉加德对菲利普斯曲线已死做出了详细分析,认为其传导过程两个环节已死:从经济活动就业到工资、从工资到价格。欧央行新执委施纳贝尔(Isabel Schnabel)也认为,疫情因素打破了过去10多年由于技术进步、全球化等造成的通货膨胀下降的长期趋势,而这是暂时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