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两岸的局势,随着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这两个层次同时趋向紧张与对立,可能已经走上难以回头的单行道。之前在观望拜登政府可能放软对华政策,甚至恢复某种程度友好关系的国家,应该从台湾总统蔡英文的双十演讲中,看出这大小两层关系,在短时间内难以挽回的敌意已经固化。
交集空间若持续缺位,台湾形势就会更快与外层的大圈圈产生发酵效应,也就是眼前已然发生的以美国为首的民主阵营对台湾的支持。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近日表示,到2025年,台积电在2纳米晶片制程方面,无论密度或效能都将领先世界。对日本而言,台湾更是地理上的战略要冲,北京一旦掌控,几乎就可以干扰日本的亚洲海路,乃至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动向。
如果由小到大、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圈圈,更可以看出这一形势几乎不可逆转。
这一外圈的变局,本质上应属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转向,而非美国本身战术性的对华策略。由于发生时间太急促,北京若不能适时正确应变,这一转向很可能牵动两岸形势自此无从挽回。
作者是本报编辑组副主任
近几年之前的美中关系,中国并没有显露强烈的超越意图,民主党与华尔街都很满意这一全球化趋势并大力鼓吹,和平的太平洋世纪也确实让很多人富贵花开。
如果由小到大、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圈圈,可以看出台海两岸形势已经几乎不可逆转。
蔡英文主动以“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和大幅国旗,收揽认同台湾人的大部分民意以及浅蓝选民,将造成国民党长期所依赖的符号失灵。国民党一旦长期在野,也就不可能逆转两岸政治形势。
在众多原因中,最关键的当是美国朝野在深刻回顾与梳理之后,认定北京不遵守国际贸易规则,透过不公开及不公平手段取得美国各方面的专业技术,对美国国力构成严重的挑战。贸易代表戴琪最近的演讲,其实软中带硬。这一两党几乎没有差异的极罕见认知变化,也导致短短两年内,美国从全世界范围吹响盟友集结号。随着在全球收缩武力后,聚焦太平洋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
蔡英文的“四个坚持”与“互不隶属”相信获得白宫默认;换句话说,从特朗普大幅扩展美台互动空间与层级之后,美国政府积极拉拢台湾的形势,在拜登时代不仅没有反转,反而已日益成型及深化。
但政治和国际关系没有不变的方程式,甚至在某些阶段会瞬息万变;任何一方的领袖替换,也可能导致路线的重大变化,扭转形势。
放下民族主义或意识形态的道德批判,就“势”论事,从现象看本质,北京要不要创造条件,在地理因素之外,增加大陆对台湾的相关性,让越来越多台湾人不排除统一也可以是个选项,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耐心。
以台湾内部而言,蔡英文演讲相当精准地把握了台湾主流民意,近年所形成的两岸关系论述。在四个坚持中,“双方互不隶属”被视为逾越最敏感的红线,但却是广大台湾人所认同的事实。在这方面,国民党长期以来未能形成“一个中国”之外的有效论述,对内迟迟无法争取新生代民意,对大陆则面对“九二共识”沦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在两年前被提出来的噩梦,陷入词穷无语的地步,近年来益发显得无能为力。
中美关系从特朗普敌友不分的贸易战炮火,迅速扩大到美国两党针对北京和中美数十年交往历史的“认知变化”,是本世纪至今为止最大的国际关系变局。
从近期事态发展来看,美国着重的是全面提升国力,包括各种最先进科技;而台湾不仅能满足知识、人才与技术需求,更重要是有完备的供应链与产业生态。台积电到美国和日本设厂,将连带整合彼此各方面的技术强项。
若无法在两岸关系上扮演有效角色,国民党甚至会失去对北京的实质意义。从中层圈圈来看,两岸关系要再出现缓和,会更多取决于北京是否改变决策思维,但这显然是更高难度的发展。所谓新思维,不外乎邦联或联邦等两岸新关系。这不可能为北京所接受,两岸在相当一段时日势必失去交集空间。
美国对台湾重视的原因,不仅基于其战略位置——这点早在二战结束前后,台湾归属未定时,美国政府内部已有人提出,必须把台湾纳入美军监控中。更重要的是,台湾的半导体等先进科技,尤其是今后世界必不可少的晶片(芯片)先进制程与软硬件人才,正是美中两国的短板,也是未来战争决胜的关键。
如果不此之图,很多人就会认为除战争别无选择。孙子兵法把动干戈视为最下策,不是没有道理。既然美日都把台湾视为本国切身的战略利益,还拉来其他盟友助阵,在已然对立的中美关系里,恐怕就没有避让或犹豫的余地。被形容为猎杀战略核潜艇极致产物的美军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前阵子由美国海军自报在南中国海的行踪,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台湾民意的演变有迹可循。近10年来自认“台湾人”的民意始终高居七八成,在马英九时代就是这样;其跳跃则可追溯到1995年台海危机后,大幅攀升到超过半数。即便民意转变,国民党始终不知必须因应时局改写政治方程式,困守以善意换取两岸关系缓和的立场。在民主选举的政体,不考虑政治形势变化的政策容易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