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相关机制。比如付费机制,知识产权评估绝不能根据估值的比例收费,由于采用了比较客观的评估方案,每次评估的成本都很容易计算出来,所以收费跟估值无关,为了实现让每个当地专利持有人能付得起评估费用,首先要做的是降低收费,这也是赢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必要条件。

二、制定客观评估方案。当今有些比较好的知识产权估值方案可以借鉴,比如日本的“新增利润”“经济预测”等计算法;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评估方案:将专利估值细分为经济价值、技术价值、专利权价值、合同价值和竞争价值,再将每一项又分为几个等级。让不同的专业人士(包括专利的发明人),在各自的领域打分,某些领域可引进AI,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再结合现有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最后得出结果,这样的估值会更加客观而且更加确定。

如果政府能对本地居民进行专项补贴,那就完美了。专利估值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快专利的实施,通过先进的技术激励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还要建立评估后的专利实施机制,通过评估机构和专利运营商为专利实施穿针引线,让市场前景好、估值高的专利尽快和企业合作,加速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科技兴国。

估值和收费成比例。毋庸讳言,专利评估机构以提供专利评估服务收费,一般收费和估值成比例,有机构的收费标准是估值的百分之一甚至更高。按照广东最新研究报告,2019年广东发明专利的平均估值都要42万元人民币(约8万7100新元),估值超千万的专利也有不少;也就是说同样的服务,估值越高,收费越高。这完全背离商品价格形成的规律,当被估值对象的价值不确定,还可以“坐地起价”,其必然引起利益有关方的质疑、不信任甚至拒绝。

以下结合本人的一个新加坡专利和一个中国的发明专利的艰难估值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专利估值,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由于创新的非必然性,用同样的成本无法必然产生相关的专利技术;市场法是通过同样或类似专利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类比来估测专利的价值;收益法是根据专利带来的超额收益,并通过一定的折现方法来对专利估值。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被市场接受且常用的是收益法,细分它又包括当下收益和未来收益。也就是说专利估值是动态变化的,必须通过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才能更加合理。

“知识产权”这四个字认识的人很多,理解其内涵的人很少。它的英文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IPR),中国大陆翻译成知识产权,台湾称为智慧财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台湾称之为智慧财产,由于智慧财产是无形(体)财产,通过无形的权力许可、转移等来完成,它不同于有形的财产,可通过实物的交付实现交易,大陆未形成统一的词汇,也统称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评估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估值;而知识产权融资的最关键部分就是知识产权估值,比如专利估值。

作者是知识产权法学博士、天贝创新&知识产权公司创始人

评估机构脱离实践。专利评估机构由国家行政机关设立或相关机构向政府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成为经国家行政机关认证的评估机构,它的权威性来自于政府及行政机关的信誉。然而,这些评估机构初始做动产和不动产的评估,面对专利这个新兴事物,用以前对有形资产的评估方式,必然造成脱节。

估值随目的而变。咨询专利估值,评估机构会先问目的,因为专利融资、转让、投资、资产核算以及法律诉讼等估值相差甚大。往往专利评估涉及官方、半官方机构以及大机构才成为必需,那些中小企业内部的专利入资、转让甚至买卖,经过内部协商也可完成,毕竟专利估值的不确定性和成本考究,使得中小企业和个人对持有的专利进行估值望而却步。

比如初创公司掌握一个收益很高的专利,但由于要支付高额评估费用,退而不做专利评估,由此专利融资、开发、实施等创新活动被直接扼杀。

“言之易,行之难”,专利估值一直是全世界尚未完美解决的难题,原因是专利的价值具有动态性、阶段性、区域性等特性,建立让人信赖的专利评估机制已经非常困难,更何况还要建立国际标准。

一、建立跨行业的团队。专利评估机构要有产业、学术和研究机关的专业人士,而且还要有金融、法律方面的专才,尤其是相关实践领域的业主、技术人才和涉及专利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企业融资、并购及诉讼等方面的法律人,其出发点是“非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于所有企业和个人,让每个估值都让人信服”。

再则这种类官方机构,既无商业运营经验,又不了解评估专利在实践中的激励效力,即使其评估结果出自以上评估方法之一,评估报告制作精美,但从未和客户沟通,为了降低风险,给出脱离实践、估值很低且不容质疑的估值,同时专利持有人还被剥夺估值过程的知情权,以及对估值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的评议权。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建立值得信赖的知识产权估值的国际标准,本人认为:

当然,新加坡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机,有多语的优势,网罗了众多精英人才和完好的国际信誉,我们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建立知识产权评估的国际标准依然曙光在前。

新加坡近期公布了2030年知识产权策略蓝图,并为知识产权融资建立国际标准,这可以说是大势之趋。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鼓励创新和加快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缺乏权威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更缺乏值得信赖的评估生态环境,所以知识产权转化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