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又“不能”呢?人是最灵巧的生物,人类能做到的事,就算最先进的拟人机器人也差得老远。目前的机器人还只是停留在替人类做肮脏(Dirty)、粗重(Daunting)、危险(Dangerous)、重复(Duplicate)和特定(Defined)的所谓5D阶段,而且也只能重复单一的任务。
第二种是能降低“必要度”的服务,例如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收洗碗盘的劳动力。同样的,除了引进科技以改善工作环境和素质,更要立法提倡自助环保,同时严惩蓄意违规的犯者,毕竟保持环境清洁人人有责。
如果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服务”,那就不能掉以轻心。冠状病毒疫情的反反复复,暴露了我国许多“必要服务”都是靠外来的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弱点。
最艰难的第三层面就是真正的“必要服务”如医护、建筑、道路维修、海务等专业领域,这就须要一个综合性和多管齐下的方案,甚至要创新大转型,才能有望走出这困境。
用大数据和机器人科技固然能提高生产力,但省下的劳动力很快又会被利用来发展新项目,这对整个大环境起不了作用。寄望“颠覆科技”来全盘解决旧科技所衍生的问题的经济效益很有限,我们要用新的思维、逻辑、程序和措施,从大层面思考综合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加上持之以恒的研发和改进,或许才能摆脱“必要服务”的劳动力短缺困境。
根据一般的定义,“必要服务”指的是对某一领域或企业甚至个人而言,不能缺乏的服务。但就算是同一个领域或个人,由于其面对的实况、需求和挑战不尽相同,所以其“必要度”也就不一样了。
就因为这个惯性和惰性,各种“必要服务”十年如一日,根本不会去认真考虑如何改进,以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劳工短缺问题一般都不在“商业延续发展”的风险考虑之中。这次这只“冠病黑天鹅”,刚好就阻断了劳工来源,击中了“必要服务”的死穴。
为什么说“不为”呢?在这个全球化的资本经济体系里,到处都可以找到愿意为生活卖命的贫穷国家的劳工。如果A国的廉价劳工被限制出口,中介会去找B国、C国的,世界之大,不愁找不到廉价劳工。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这么明显的弱点应该没有被忽略,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改善呢?工业革命都已到了第四代(4IR)了,而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经济发展,却是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问题基本上同时包括了孟子所说的“挟太山以超北海”以及“为长者而折枝”的“不能”和“不为”的答案。
医疗方面是个很好的例子,例如研发如何让老人和慢性病人减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有效医疗疾病的方法,远程医疗甚至鼓励和推动全民健康生活的活动,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全体系统。
希望单靠科技来应付“必要服务”劳动力的挑战,是不踏实也不可能的,这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必要度”不太高的服务,如油站服务员、收银员之类的,可以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再加上自助服务以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这样就可以吸引闲置的本地劳动力加入,缓和对外劳的需求。
因此我们还看不到有够厉害的机器人在建筑工地干活。是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已技穷了呢?不是的,只不过没有企业和机构愿意全面资助这方面的科研。只要有廉价劳工在,就不会有愿意耗资推动这方面的科研和发展的赞助。
研发新方法建设道路和公共设施以达到“免维修”,提供有效和高质量的无线网络,以替代地下光纤的铺设和维修等,也是些可以考虑的方案。但国人同时也许要接受新“必要服务”所提供的,与目前的服务水准有别的服务。例如机械化和新材料建成的组屋与目前的会有差异,也或许会有些新局限,又或价格更高,而应用在传统建筑的条规和限制,或许也须要修改等。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系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