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朋友跟我说过,他在台湾旅游时,不了解菜单上的汉字,也不明白当地人的谈话。我那时还对他说,怎么可能?我们是新加坡人,都有受过双语教育,母语应该相当熟练,不应该会有这方面的障碍。
没有了华文课,就没有锻炼华文的空间了。我从初级学院毕业后当兵,似乎就再也没有使用到华语。
其实不用紧张。因为我们在学校时已经打好了基础,当我们想再修读它时,就会发觉它并没有那么难学,而且能很快学回来。
但我觉得少用华文华语,让自己的语言程度退步很可惜。
当我发觉自己的华文在退步时,我开始用华语与朋友沟通,希望可以通过谈话来锻炼自己的华语,可是朋友继续使用英语,白费了我的心思。当大家都在用英语沟通时,因为同辈压力,我只能换用英语了。
其实,我发现长大后,反而越来越注重华文,喜欢它。这也是我开始要求自己每个月写一篇华文文章的原因,因为想锻炼自己的华文。
但我前几天试着阅读《联合早报》的文章,发觉自己的华文退步了不少,报纸上的华文看起来很深奥、陌生。怎么可能呢?我的华文程度在学校里相当不错,才离开初级学院两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希望新加坡的华文环境能慢慢恢复,再加上政府的宣传,华文会开始越来越受欢迎,我们的双语梦想也能实现。
环境非常重要。比如说韩语,因为韩流,韩语在新加坡建立了它的环境。很多新加坡人因为想了解偶像剧中的台词,想与朋友谈谈最新的韩国明星新闻而去学韩语,这个环境给了他们锻炼韩语的空间。
所以怎么办呢?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语言退步吗?
第二,华文难学。专家估计,学好华文需要2200课时,学习西班牙语等语言则是600到750课时,大约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华文难写也难说,它使用点、横、竖、撇、捺、提、钩、弯来形成汉字,使用四个拼音来发音,再加上使用华文华语的时间少,我们会觉得学华文华语非常难,最后会放弃去改进自己的语言能力。
华文在新加坡是第二语言,已经是注定少用的语言了。很多国家也一样,国民的主要语言很流利,但第二语言就比较弱。
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新加坡年轻人似乎活在一个英语社会里,没有必要用华文。当少用时,华文就自然而然地退步了。
但用华文沟通有一层内在的温暖,能拉近亲情。
当爸爸妈妈用华语跟我谈话,我是用英语来回应,慢慢变成一个难改的习惯,运用华语的次数也就慢慢地减少了。
(作者是空军军官)
最重要的是要喜欢学习的过程,不能强迫,不然的话就感受不到这个语言的美了。我们可能小时候因为在学校被逼背成语谚语、写习字、默写,而失去了学华文的兴趣。
第一,我觉得我们的年轻人大多数以英语沟通与书写,基本上是活在一个英语环境中。现在除了小贩中心以外,我们都在用英语点菜、买东西;而其实现在的小贩一看到年轻人,就主动用英语沟通。在家里,越来越多年轻人也用英语与父母沟通了。我的家庭也不例外。
学生应用华文华语的时间,限制在学校每周几个小时的华文课,其余的时间都在使用英语来沟通、解答数学题;以英语对经济、世界课题发表意见等。
这问题很难解决,若要避免语言程度不断的退步,就要有个练习华文华语的环境,但这个环境难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