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执政以来,已面临滚雪球般式断交风潮,丧失五个邦交国;国际性组织如世卫、国际民航、国际刑警组织不得其门而入;驻外办事处被迫更名、国际航空公司被限期变更台湾名称;军机、军舰及航母绕岛巡航,这些外交打压与军事压制,虽说源自两岸欠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然而反面来说,则是大陆当局对台独发展的警惕,从“三个任何”到“六个任何”反独条件;从反对台独、处置台独、遏制台独到挫败台独,“反独促统”成为对台政策的核心目标。

民进党当局在《公投法》修正案上,排除领土主权变更复决案及纳入两岸政治协议,跳脱独立公投,其目的在于避免引发统独争论,陷国家安全处于明显而立即危险状态。喜乐岛独派联盟推出独立公投、台湾正名运动,实属偏离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方向、政治改革基调,若民进党强力与激进独派汇流与合作,不仅偏离中间路线,加深中间选民疑虑,导致选票更难以极大化;同时将强化大陆对台政策在外交与军事领域的打击力度。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蔡英文政府一再宣称,坚持“中华民国现状”“台湾已经独立”论点;激进独派却一再宣称“中华民国是外来政权”“台湾尚未独立”的反论,尤其前总统李登辉一再倡议台湾正名、陈水扁强烈诉求“一边一国论”,挑战蔡英文的“维持现状”主张。这显示台湾内部独派组成,并非是铁板一块,对台湾是否是独立、或是主权独立国家,及是否界定中华民国为外来政府,其认知南辕北辙。

民进党当局为区隔法理台独、台湾正名运动、公投加入联合国等政治宣称,及避免总统蔡英文“维持现状”主张,一再被“法理台独”所模糊及侵蚀,甚至被误解为明独与暗独、法理台独与事实台独汇流,强烈禁止党职公职人员及候选人参与反并吞活动,避免给予中国大陆在外交及军事上强化对台压制口实,及造成台湾社会的割裂。

综上所论,不同于陈水扁执政仅一年三个月时,仅仅只是与瑙鲁断交,即提出冒进台独路线“一边一国论”,抛弃既往所提“四不一没有”政策、两岸政治统合论、共同处理“未来一中”问题,于是两岸关系陷入恶性循环。蔡英文上述作为,足以显示在某种意义上仍信守“维持现状”目标,展现其两岸政策的战略定力与自持。两岸当局应在此基础上释放“更多善意”,而非视此已为“最大善意”,只有透过善意释放积累互信,始能解开两岸政治僵局。

民进党公开主张禁止党职人员参与喜乐岛联盟“全民公投反并吞”活动,这显示蔡英文试图在“维持现状”与“法理台独”、台湾正名运动路线间进行关键性区隔,确立党的两岸政策实质转型;从追求“台湾法理独立”走向“中华民国事实独立”,这与激进独派追求法理台独截然不同。然现任行政院长赖清德不断宣称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这将混淆蔡英文提出的“维持现状”主张,加深大陆当局对台湾当局主张台独之质疑。

激进独派批评民进党当局限制重大政治议题公投,此举引发民进党批评反并吞活动,实质上是模糊化选战焦点,并决议各级党公职及候选人,不应参加及参与动员。这虽导致独派政治联盟内部紧张,但却标志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正在进行实质转型,不同于激进势力追求法理独立目标、及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是外来政权、台湾尚未独立之观点。

近日台湾内部激进独派“喜乐岛联盟”宣称,拟于10月20日举办“全民公投反并吞”活动,呼吁执政的民进党当局修正《公投法》,达成“独立公投,正名入联”目标。

回顾蔡英文执政以来,有意与激进独派维持适当区隔,即是基于两岸的和平稳定。包括未将“两国论”纳入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公投法》未纳入独立公投、领土变更复决、两岸政治协议项目;蒙藏委员会事务移拨文化部及陆委会而非外交部;宣称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两岸协议不是国际协定;在党内全代会排除“撤废中华民国提案”、撤回“东奥公投台湾正名提案”;撤除党内立委修正宪法增修条文前言“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提案。这些显现蔡英文政府不敢踰越雷池,踩入“法理台独”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