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阶段论”没有充分认识到,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对“走出去”和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资本外逃、产业空心化、失业增加以及经济下滑预期等风险估计不足。相比促进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应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更为优先的政策目标,因为对外投资更多的是企业层面的决策,政府只能是扮演监管与引导的角色。

作者是丝路国家发展(厦门)

第二个认识误区是“产业发展阶梯论”。这一理论主要根据西方经济发展史提出,核心内容是随着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同,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随之发生变化,即从农业经济(以一次产业为主)、工业经济(以二次产业为主)阶梯似的发展到后工业经济(以三次产业服务业为主,也被称为服务业经济)。

受该理论的影响,中国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中国当前的发展,正在从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时代迈进,由此主张大力发展服务业,东、中部等较发达地区,也特别注重减少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同时大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这种机械的认识没有重视一、二、三次产业紧密的内在联系,过分追求三次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梯”跃升,在当前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失衡。

中国应当重视邓小平和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经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教训,要将中国的经济学建立在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功实践之上,再通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来发展、完善和丰富这一新的经济学,进而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从美国对产业发展政策的反思来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奥巴马政府推出了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并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以纠正金融危机前的“去工业化”趋向,以及金融业过度发展的问题。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也力推制造业的回流,积极延续奥巴马政府在美国再工业化道路上的努力。考虑到美国正在努力调整此前由于第三产业大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中国也应从中汲取教训,不要重蹈金融业等服务业挤压二次产业发展空间的覆辙。

第一个认识误区可以称之为“对外投资阶段论”。受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Harry Dunning)的国际投资阶段理论影响,不少学者和智库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对外投资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从过去的外资净流入到国际投资净流出。

这种认识对于当前中国着力推进的结构性改革是十分有害的,在具体政策上容易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积极着眼于解决全局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做好经济增速的预期管理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支持结构性改革,防止以“发展”掩盖问题,更要避免通过“发展”积累和加剧问题。

第三个需要澄清的认识误区是“唯经济发展速度论”。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和机构唱空中国,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片面的理解为经济发展减速。另一些研究者认为,继续维持中高速的发展,对于稳定中国的社会与就业至关重要,并且主张用继续发展来解决此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两种观点本质上都是“唯经济发展速度论”,部分来源于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强调经济增长的逻辑。

针对上述认识误区,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经济学,并且在经济发展中加以贯彻。这首先要积极反思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政策实践的误导,特别要认识到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局限,抛弃唯洋是从的心态,走出各种认识误区。

有关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和智库界有很多的研究和讨论。但是,这些研究和讨论存在一些重大的认识误区,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误导尤其值得警醒。就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有如下三大认识误区值得特别关注。

尽管“产业发展阶梯论”从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具体国家的某一历史时期,以及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其产业政策对这一理论的应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保持一个强大的农业和工业,也有利于中国应对各种地缘冲突和战争风险。当前,继续维持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对于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仍旧意义重大。

中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需要,及时对吸引外资的政策、对外投资的政策以及政策优先目标,进行灵活的调整,不可片面强调吸引外资或对外投资的重要性,更不能僵化地认为对外投资超过吸引外资,就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标志。

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另外,这种“阶段论”对中美两国在对外投资领域的差距缺乏正确认识。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对外投资大国,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吸引外资。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截至2016年底,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左右。从流量来看,中国2016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为1337亿美元,美国为3911亿美元,分别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流量的7.7%和22.4%。中国在2016年呈现国际资本净流出的局面,美国则是明显的净流入情况。

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经济学,并且在经济发展中加以贯彻,这首先要积极反思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政策实践的误导,特别要认识到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局限,抛弃唯洋是从的心态,走出各种认识误区。

当前,经济增速换挡只是经济新常态的一个表征。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既要追求经济发展,更要加强调整和管理,核心目标是要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经济增长,努力通过动态的宏观经济调整来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平衡发展,提高发展质量,解决产能过剩以及防止在一些行业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