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作者是私人收藏家,独立讲师以及博物馆策展人

在旧时的中国,男丁的诞生,意味着家族香火得以延续。人丁兴旺,才能提高家庭生产力,增强经济;男童一旦长大成材,仕途高中,更是光宗耀祖。因而,确保男童健康成长,是家中的头等大事。在医疗卫生知识不足的年代,孩童患病率高,容易夭折。而人们相信这是邪魔鬼祟肆虐所致,所以在孩童穿戴的服饰上,附以各种寓意吉祥的图纹,借此趋吉避凶,保障孩童能长命百岁。

针线是赋于人类生命意义与传递文化内涵的媒介,透过巧手创作,将心中的情意与寄托一针一线地展现出来。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女孩从小的日常功课之一就是女红。“女红”主要是指妇女所做的针线活及其制作品。妇女们除相夫教子外,更透过细腻的心思,以手中的针线缝制各式各样缀上充满象征意义之吉祥图纹衣饰物品,自由奔放地表达出她们对家人和下一代无比的关爱,与祈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心愿。

舍下在旧金山的“耐冬堂”收藏了许多清末民初时期的童服配饰。因先父从小便灌输家中的孩子们:“文物和艺术是历史文化的沈淀、结晶和载体;每一个注重文化传承的民族必得重视和引以为傲的”,于是带着这种强烈传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2015年,“耐冬堂”把收藏的童服纳入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作永久收藏。

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概括來说可分为三种,即象征、谐音和表号。如石榴因为颗粒多,象征多子;松柏冬夏常青,凌寒不凋,象征长寿廷年,品行正直;又如荷花和鸳鸯,便象征夫妻恩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当在表达爱意时,西方人士大多善于挂在嘴上。而东方则着重含蓄,往往把爱隐藏在心中。如唐代诗人孟郊在脍炙人口的《游子吟》里,通过母与子及线与衣的关系,亲切真淳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笃之情: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儿童服饰,丰富多彩。这个特展愿能起抛砖引玉作用,希祈访客在通过与这些作品的交流过程中,能借此得到启迪,从而充实和丰富生活;更希望在未来有更多学者专家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小孩出生满月或满周岁时,母系的亲戚都会送上一套从里至外,从头到脚缀以吉祥物及图案的衣衫裤鞋,称作“头尾“,寓意“有头有尾”“表里一致”,好使孩童百邪不侵,快高长大。

吉祥图案的內涵非常丰富,历史渊源也久。早在商殷時代的甲骨文已出现不少像“大吉”“万寿无疆”之类的吉语。《周易·系辞下》载:“吉事有祥” 意思是吉祥的事,会有先兆出现。远古人类在生存中遇到凶险境况而产生恐惧,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就会自然地怀以敬畏的心理,向神灵请求保祐。例如祈望借助一些神化了的动植物;禽畜鱼虫来寄寓与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祈求。明清以來,吉祥图案愈加变得生活化、平凡化。艺术中的图像也概括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慈母手中线》特展探讨中华民族儿童服饰的吉祥文化内容、生活意识和心理情感。有些图案的喻意,可以一目了然;有些则需要施展想象力,去猜测其中的內涵或隐语。其年代大多是清末民初时期为主,包括冠帽、衣裳、围涎、肚兜、坎肩、鞋靴和佩饰之类。通过展品,可以看到那些广泛流行的成语,特別是“麒麟送子、福如东海、子孙绵延、加官进禄、富贵荣华、六合如意、寿比南山”等,都通过一针一线表现出来。

是次由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慈母手中线——儿童服饰里的祝福和寓意》特展,在其99件展品中,一部分便是我当年的收藏。

因寿、福、禄、喜、贵的谐音,便产生出绶带鸟(寿),佛手(福寿) 、鹿(禄)、喜鹊(喜) 、桂花 (贵) 为吉祥物。像蝙蝠,虽其形似鼠,但因与“福”谐音,便被视为祯祥之物。而一些神話传说,便导致龙、凤、麒麟为吉祥物。除动植物外,古钱、银锭、琴瑟、寿石、镜子、花瓶等等也成为公认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