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诺奖,日本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各项不凡的成绩都与此相关。今年1月,根据专利总量、专利授权成功率、专利组合的全球覆盖率和专利引用率,汤森路透发布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中,日本入选40家企业,荣登榜首,超过了美(35)、法(10)、德(4)等老牌科技强国。另外2015年《经济学人》发布的以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为指标的“国家创新质量”榜单上,日本排名世界第三。
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目前仍旧是全球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生产重地,获得诺贝尔奖不足为奇。日本虽在1990年代遭遇经济重创,但进入本世纪后,在经济没有明显复苏的情况下,日本科学家频频获得诺奖,却是值得深省的现象。笔者认为文化是深层但较为间接的因素,而教育和科研体制是日本产生大量诺奖的直接原因。
与“引进—改造—自创”战略对应的是以企业(财阀)为主、政府和大学研究机构为辅的科技发展体制,即“产官学合作体制”。在日本,大企业是研发重地,不但集中了雄厚的资金和设备,也拥有数量众多的优秀科研人才。1990年代后,随着政府对科研的介入及对基础科学的重视,这种集中趋势有所分散,但大企业在科技研发中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在科学诺奖得主中也有所体现。2002年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就任职于京都岛津制作所;2014年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的主要成果,也是在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工作期间做出的。
同英国和德国科技发展模式不同,日本的科技创新发展跟美国的发展模式更为相似,即先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技术应用带动产业大发展,同时也通过技术或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实现技术的超越,待经济实力和人才累计到一定程度,再开始投入基础科学研究。二战结束到1970年,即第一次经济改革时期,日本把外汇主要用于购买专利、许可证和技术资料,积极引进推广国外先进的应用技术。
当然,日本的科技体制并非完美无瑕。等级观念强,性别、年龄歧视严重,可能是科技创新的最大阻力。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日本的女性科研人员占全体科研人员的比例,直到2014年还没超过15%,低于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分别为28.4%和22.6%),几乎是世界最低水平。另外,在一次与日本学者的深入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在日本,有能力的人考虑进大企业和政府,能力较差的才选择进中小企业或创业,虽然多数人工作稳定、压力不大可以力求保证工作质量,但创新动力不足。
再从大学和研究机构来看,都是以研究为主,将注意力放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科研气氛浓厚,即使大学还承担教育任务,也是以科研带动教学。在日本,高校老师和优秀科研人员收入都很高,同时也不会因为短期内没有科研成果而丢失饭碗或遭受冷落。因此他们大都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接纳充满不确定性和种种失败的科研创造事业,心无旁骛地从事本职工作,甚至在获得一定的成绩之后,也很少出现“学而优则仕”、选择离开科研进入官场的情况。
政府在科研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加强加深,却也在通过各种措施保障学术研究的自由。本世纪初,随着《大学技术转移法》和《产业竞争力强化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制定,以及国立大学与国立科研机构法人化改革的实施,高校和国立科研机构从公务员系统独立出来,在人事、财务和学术研究活动中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另外,由于法人化改革的实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更多是通过竞争性项目分配而非政府直接拨款,经费的拨放和管理也是由专业机构进行,政府少有直接干扰。例如,作为掌管日本政府全部竞争性科研费六成以上“科学研究费”的日本学术振兴会,设有科学研究费委员会,对资助项目的发布、筛选、审查、评估有严格的程序,通过专家“同行评审”保证资助项目的质量,同时通过严厉的惩戒防止不当的学术行为。
“科技立国”的口号在科技投入上得到了落实。早在1960年代,日本内阁在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就提出了“力争将国民收入等2%用于科研”。2000年日本的科研经费(GERD)在GDP的占比就达到了3%,尽管整体经济不济,政府和企业对科研的投资热情有增无减,到2014年GERD在GDP的占比已增至3.58%,远高于美、德、法、中等国家。
日本政府不断加深对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关注和介入,最为显著的标志是1995年颁布《科学技术基本法》。1996年日本内阁制定了第一个为期五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2001年发布的第二个五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就提出了野心勃勃的“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近年,安倍政府亦十分重视科研对国民经济的作用。2013年6月,安倍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并在之后两年将此升级为《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4》和《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5》,承诺在跨领域技术、科研资金改革、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尽管存在这些缺陷,日本选择了符合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并建立了政府大力支持又给予相当学术研究自由的体制,可以保证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日本的科研及以科研驱动的经济,都能够持续发展,也足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
作者是隆道研究院研究员
20世纪70年代进入第二次经济改革时期后,日本聚焦于电器和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也从引进变为改进,并利用改进的技术将日本电器和汽车迅速推向国际市场。从1980年代开始,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的口号,开始转向自主研发创新,并着重在新能源、节能、文化创意等产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