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上讲,议会对公投结果是否认可、是否举行二次公投、与欧盟的关系协商要历时两年等都存在较大变数。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政府官员和精英阶层(四分之三的议员、多数企业家和金融家等)普遍支持留欧。而公投结果为脱欧,媒体对此普遍解读为失控。苏格兰、英格兰、北爱尔兰等地区纷纷宣称将举行脱英公投。超过400万人在政府网站联署要求举行第二轮公投,但为政府拒绝。卡梅伦首相7月13日正式辞职,由内政部长特蕾莎·梅接任,她曾是留欧支持者,宣称可能不会举行第二轮公投,年底前不会启动脱欧程序。

英国脱欧宣告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退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英国脱欧结果不确定,且将被反复炒作,不仅给英国和欧洲经济金融造成较大冲击,而且刺激欧洲和美国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欧盟许多国家内部原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举行独立公投。据报道,目前法国、荷兰、意大利和捷克等欧盟国家的右翼政党纷纷呼吁效仿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等呼吁举行独立公投。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研究员

与此同时,奥地利将重新举行总统大选,反欧盟的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几乎肯定胜出;意大利伦奇政府“不失时机”地宣布将针对一项改革方案于10月份举行公投;意大利银行巨额坏账问题、希腊债务问题严重,随时可能恶化。无论如何,欧盟国家应对乏力,加剧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进而可能导致全球化退潮、欧盟碎片化、地区性或全球性危机。

有评论指出:“英国的传统就是事情成功时加入,不再成功时离开”。尽管如上所述,这种不确定性也给英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有研究机构建言:卡梅伦首相10月份正式离职、新首相接任后,可以宣布将举行新一轮大选,以尽可能延期启动与欧盟的脱欧谈判,直至切入明年法国、德国的大选日期。

对英国基层民众而言,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令他们对现实和精英阶层不满,外来移民难民大增、欧盟危机重重、欧盟许多政策规定不合乎英国利益、英国负担较多的会费等问题交织,令民众固有的疑欧反欧情绪高涨。放眼全球,这种情况不是英国特有的现象,而是欧盟及其他许多经济体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英国脱欧事件不仅是英国社会分裂、民粹主义、反全球化意识高涨的结果,更反映了欧盟及成员国内部矛盾难以解决、民粹主义和极右翼势力上升的现实挑战。

首先,英国脱欧最终结果仍有不确定性。大家知道,在西方代议制民主体制下,英国是否脱欧,决定权不在民众(公投),而在于政府(国会)。就是说,公投结果仅供参考,最终是否脱欧取决于政府对脱欧利益价值的综合考量和判断。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质上就是资本集团的利益考量和判断。在多数情况下,民意只是政府借以操弄实现其预期目的的工具。就是说,如果民众的意愿与政府的意志相合,则用。否则,则大而化之,甚至根本不予理会。这样的例子,在欧盟成员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比比皆是,属于常态。

汇丰银行预计,英国脱欧谈判,可能10年也谈不完。无论如何,英国政府掌握自主权。当然,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英国要维持自身的统一存在,抑制住苏格兰等地分裂英国的倾向。由此,留给英国的观察期不会很长,与此相关,欧盟、美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世界本一体,“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拭目以待。

第三,脱欧悬疑或成英国精明的策略选择。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秩序面临重大调整的“敏感”时刻,英国政府最终决定是否脱欧,无疑与其对欧盟前景和国际形势变化趋势的判断有关。假设欧盟无恙,脱欧运动可以不了了之;假设欧盟形势恶化甚至四分五裂,则英国提前脱欧,避免受其拖累,无疑是理性的选择。由此而言,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是否有这方面的考量,我们不得而知。

其次,英国脱欧不仅是英国的问题,影响深远。英国脱欧事件发生,是英国自身问题与欧盟内部矛盾并发,导致民众疑欧反欧情绪高涨的结果。英国自身的问题在于:近年经济表现高于多数欧盟国家,但产业空心化,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社会两极分化。欧盟的内部矛盾在于:南北欧经济发展悬殊,欧元区实行单一货币、统一的货币政策而分散的财政政策。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陷入债务危机难解、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境。

德国力推统一金融监管、收缴各国财权改革方案,这是欧元区唯一的出路和选择,但很不现实,遭到许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乌克兰危机、中东地区持续动荡、难民潮和恐怖主义泛滥,加剧了欧洲的债务危机和社会危机。除了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荷兰、冰岛、奥地利等国的民族主义风起云涌,欧洲一体化风雨飘摇。

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发布后,国际媒体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和分析。在我们看来,该事件最重要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事件本身扑朔迷离,最终结果仍有不确定性。二是该事件将成为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