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关回家,笔者在从成都到一个小村子的漫长行程中看到了一些变化。通车十多年的成(都)南(充)高速公路,罕见地被整体修整;从市里到县城的大马路,第一次被推翻重修,沿带的居民房被拆迁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空间;从县城到小镇的柏油马路,也在大规模地重新修建;在小镇里,被居民诟病的两条积水街道,多年来未曾修理过,也头一回出现了推土机。这一路来的大建设令人震撼。繁忙的大作业机器和施工队,象征着一些城市资本和作为劳动力大军的农民工,已在流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作者是中国武汉大学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政府在这些年来增加了对农村发展的投入。但从一些实证调查来看,民众并没有提高他们的政治信任和支持,有的反而是出现了不满情绪。现在,工程尚未启动,但他们中传开了不满,埋怨最终又养肥的是村里和镇上的官员。基于他们认可和参与的基层民主政治生态没有形成,在此之前,即使是作为政策实惠的物质投入,也可能演变成一件坏事,不仅得不到支持,还将消释他们的政治信任。
百年来,美国等欧美国家也多次通过大兴公共设施,来拉动需求和缓解就业压力。
中国政府将希望寄托于农民和农民工。如果拉动这一庞大群体的购房需求,不仅可解决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库存,就是继续保持住房市场的繁荣也不是一件难事。但在当下,这一举措可能高估了他们的入城意愿和购买力。
回到村里头一天,笔者就听到了即将动土的新农村建设工程。土地测量和初步规划已结束,将拆除现今的住房,把各家各户集中起来修建新农村小区,同时配套建设广场等公共设施。各家各户在这项工程中会得到一些政策上的补偿:每平方200元的拆迁费和每平方300元的建设费。
以房地产市场为资本引擎的中国城市化建设运动,推动了钢铁、家具和装饰等行业的兴盛繁荣,也创下了一个庞大的就业市场。但在当下,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不可遏制的市场大下行。长期依赖于住房产业的资本如何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在城市住房市场下行的环境下,如果能推动这些乡村的大规模新农村建设,既可拉动建材需求,也可解决因城市住房市场下行而返乡的农民工就业,同时对于中国政府而言,也可帮助兑现新农村建设的政治承诺。
新农村是中国政府多年前就提出和推行的一项农村建设工程,虽然政策的宣传已是耳熟能详,但它对于笔者所在小镇辖区内的行政村尚未实践。尽管绝大多数的家庭在过去20年修建了楼房,但同城中村、城市近郊和城乡结合部不一样,这些远离城市的乡村还不曾启动大规模的住房建设运动。资本潜力可见一斑。
中国聚焦
中国的情况是,房地产市场兴盛时,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连通城乡的公路,也同时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当房地产市场下行时,一些公共设施就只能通过翻修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尽管这些工程可以解决房地产市场下行而释放出来的农民工就业大军,以及继续提供资本的增长点,但显然不能解决下行所带来的全部难题。围绕住房产业兴起的一系列建材和装饰等产业,也同样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来防止继续下滑。
像互联网这样的一些新兴产业,既解决不了钢铁或建材等实业的市场需求,显然也应对不了房地产市场释放出来的失业群体。
社会学系硕士生
既要提供资本增长点,也要解决房地产市场释放出来的大量农民工就业,绝非是一件易事。纵然农村提供的城市住房购买者非常有限,但它对于解决当下房地产市场下行而言,仍可提供一些空间。
在城市化建设运动下,开发商拍下土地,迫于资本运作的压力,时常雇佣拆迁队推行暴力拆迁。有的还上升为政治性事件。尽管乡村建设没有这样的资本压力,但模仿城市而建设整齐划一的小区,在集体土地所有制而产权不明晰的情形下,将可能带来不愿意搬迁村民的抵制或抗议,群体性事件不是没有可能。村委会已向他们透风,这是上面的政策,任何人都没有不同意的余地。这已埋下了冲突的伏笔。
这么一项看起来一石多鸟的工程,村民不以为然。笔者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