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轻一代接受的教育普遍高于父母一代,收入也更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子女在照顾年迈的父母时却心生怨言,不愿承担责任。
然而,也见过一些子女推卸照顾责任的例子。有的单亲父亲或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众多子女,到了老年却因行动不便或病痛卧床,而子女却互相推诿,令人叹息。待父母去世时,子女却摆出一副孝顺的模样,办起排场十足的丧礼,而父母留下的房产与存款,则人人有份,与照顾父母人人不想有份的情况,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万分。
我曾在网上评论区看到一张对比图:一张是学校门口人头攒动的家长,满怀期盼等待接孩子放学;另一张则是养老院门口,冷清凄凉。这样的对比,无疑是一大讽刺,发人深省。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或许也难以避免。然而,政府确实应该采取措施,敦促对父母不闻不问的子女承担起责任。
近年来,新闻中屡见独居老人去世多日无人察觉,最终成为腐尸的悲剧。这些事件让人感到深深的痛惜。作为旁观者,我们也不禁为这些老人心酸,哀悼他们孤独离世的结局。
回想父母养育子女的历程,年幼时,他们将孩子送至托管中心接受早期教育,稍大些送进学校,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放学。这一切仿佛昨日,而今当父母年迈需要照顾时,子女不是嫌弃就是找借口,屡屡推脱,甚至将父母送入养老院——那里成了父母晚年的“第二个家”。令人心酸的是,前去探望父母的子女少之又少。
读了11月4日《联合早报·交流站》的杨慧贞投函《老人独居理所当然?》,引起我的共鸣。
回想过去,在政府推行家庭计划之前,生育八个到10个甚至更多孩子的家庭并不罕见。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父母总是尽力把子女养育成人。我认识的两户小康家庭,辛苦栽培子女,甚至培育出总统奖学金得主,令人钦佩。
照顾年迈的父母,是子女道德与责任的体现。这不仅是对父母的关爱,更是我们社会敬老尊贤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