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在商场开店,加入夜市的门槛更低,无论是资金还是各种条件都更容易满足。此外,主办商也不断改善夜市环境,例如拓宽走道,提供桌椅,最近甚至还出现冷气用餐区和艺人表演。这些改变都反映夜市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努力,也展现新加坡独特的民间生活方式。

在室内场所经营的食品小贩,可以为外籍人士申请临时工作准证,而室外则不被允许。虽然称呼不同,但两者的工作性质并无本质区别。

法规应该与时俱进。我最近与人力部人员讨论这个问题,对方表示他们只负责执法,其他问题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

有问题就当面对,而不是视而不见。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

各行各业都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聘请外籍员工须要符合本地或永久居民的员工比例要求,这对小商贩尤其是夜市小贩来说是巨大挑战。夜市工作环境闷热,加上工作时间长,很难吸引本地或永久居民加入。在进退两难下,冒险聘请外籍工人成了无奈之举。这种现象其实也存在于其他行业,有些公司甚至会聘请“幽灵工人”来满足外籍员工配额。

夜市小贩的经营模式与实体店不同,他们在一个地点的经营时间,通常只有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须要搬迁到另一个地点,中间还休息几天甚至十几天。这种流动性和间歇性使得聘请工人更加困难。

面对电商的竞争,实体店越来越难生存,夜市小贩也不例外。近年来,夜市之所以还能继续存在,主要是因为许多食品小贩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