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现代人多有肩颈的问题,如果找上中医,除了局部伤口用药清热消炎,再以针刺或其他手段松缓劳损的肩颈,可通畅手臂上的气血循环,大大改善伤口的大环境,创口就可迅速愈合。治疗一旦有效,不但可免了后续诸多转诊与检查,也可缓解国家不断大量投入资源,但设施与人手似乎永远不足的医疗体系。

中医可从整治腰颈下手,舒筋活络、通畅气血,缓解以上诸多问题,也可未病先防。在全民医疗的第一线如综合诊疗所,应该设有中医诊室,帮忙筛除老化病人,减轻目前综合诊疗所面对的工作压力。此外,也应让中医诊所加入开展了一年的“健康SG”全民保健大计,如同车辆维修般,定期检视调理民众的腰颈,发挥未病防病的作用。

在中医临床上,疼痛与睡眠问题比比皆是。病人大都是无法在政府综合诊疗所甚至专科医院得到解决方案,而另向中医寻出路。据统计,每年本地寻求中医看诊的人数可多达百万人次。

颈与腰是人体最易劳损的部位,颈部劳损发炎影响头面供血。脑部供血不足,会影响睡眠,进而可发展成五官、心脑血管病变,进而健忘、失智与中风等重症。腰部劳损影响下肢,街上不良于行的老者处处可见。腿脚屈伸不利,增加跌扑导致伤残的风险。

年高必会老化,多年的肢体活动造成关节劳损。劳损关节出现病变(发炎),乃生疼痛。病变的关节又使得周围的肌肉筋骨紧绷,影响气血流畅运行,进一步造成细胞组织供血不足坏死。时日一久,会加重或影响其他各种身体机能。

正如黄循财总理所说,我国各领域都须作一番重新思考与定位,以应对国家未来各方的挑战。在我国医疗体系中重新为中医定位,让中医发挥更大作用,是应对快速老龄化人口大量医疗与保健需要,刻不容缓的上上之策。

《联合早报·交流站》10月5日刊登钟玲玲的文章《让看病变得容易》,基本上凸显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疼痛与睡眠障碍等是主要与普遍的健康问题,这类“似重非重、似轻非轻”的慢性病,在以西医主导的国家医疗体系中,似乎无法应对得很好。如果松筋与止痛药物,以及物理治疗无法见效,西医除了手术置换关节之外,似乎对疼痛别无他法。至于睡眠障碍,基于副作用的考量,医生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付诸安眠药,否则不会把睡眠问题再当回事,病人也只能认老忍受。

文中提出的“看病难”问题不在于我国医疗设施不足,而是病痛一直无法解除,常要在西医全科与专科之间作一番转诊与医疗检查。钟女士在文中讲述自己手指上一个小伤口迟迟未愈,一个看似简单的个案,却须耗上个把月的时间在家庭医生、综合诊疗所与专科医院之间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