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1948年就开始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至今总共获得1金2银3铜6面奖牌。成绩最好的当属2016年里约奥运会,年仅21岁的约瑟林在男子100米蝶泳决赛中,以50秒39的惊人成绩,打败同场的美国飞鱼菲尔普斯,为新加坡赢得史上首枚奥运金牌。
没有体育运动氛围的新加坡培养不出顶尖体育人才,有内在原因。首先,新加坡是移民国家,移民首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在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还谈什么体育运动,所以一辈辈的新加坡人,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后辈,要努力、要奋斗,才能出人头地。这只能靠读书、上学,而不是通过无关紧要的体育运动来实现。
朋友说,新加坡孩子注重的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而不是奥林匹克体育竞赛。一句调侃道出太多真实。真心期待新加坡能够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当然,这需要时间。
可能不少人习以为常,认为新加坡毕竟是个人口小国,得不到好成绩情有可原。但奥运成绩与国家人口关系并不大。在巴黎奥运会,人口510万的新西兰得7金、7银和3铜;人口385万的克罗地亚得2金、2银和3铜;人口210万的斯洛文尼亚得2金和1铜。
克罗地亚是如何做到的呢?克罗地亚前驻中国大使科哈罗维奇说,克罗地亚的体育文化,归根结底是源于社会传统和文化习惯。在克罗地亚传统中,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如果不会或不擅长一项体育运动,那会是怎样?对男孩尤其如此。这种思维模式可能源于中世纪的传统竞技史,也可能源于克罗地亚长期强敌环绕,为守卫疆土而发展出强健体魄的文化。克罗地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平衡好学习和体育锻炼,一个太沉迷于书本的孩子,可能会被同龄人嘲笑,有责任心的家长都希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其次,多数家长认为如果让孩子多运动,会影响正常的读书学习,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在学习上。当然,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不少家长会送孩子去练习体操、武术、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但多数是想让孩子通过体育专长进入名校,一旦目的达到,运动可能也就停下了。
克罗地亚更是不折不扣的足球强国。在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赛一路加时、点球杀进决赛,最后尽管不敌法国,还是获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亚军;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再次杀入四强,最后获得季军。
很多人对新加坡运动员在奥运会的表现,还是蛮宽容的,不奢求拿奖牌,只要有进步、有提升就好。本届巴黎奥运会,墨士廉为新加坡获得男子水翼风筝板铜牌,恰逢新加坡59岁国庆,是一份喜上加喜的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