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5月6日发表文告,海星中学和附小将在2027年至2029年间,在巴特礼路翡珑山原址重建,以提供更好的设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真是个好消息。
半个多世纪前,孙光汉修士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力和决心,四处借用临时校舍,纵然寄人篱下、师资短缺,他都坚持要把学校办起来。他四处奔走,吁请富商巨贾,为教育事业慷慨解囊,也趁建国总理李光耀下乡访问实乞纳惹兰大公时,呈递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联名请愿书,请李总理助他一臂之力。
孙校长的努力没有白费,1966年,海星中学结束了九年的“流浪生涯”,迁入巴特礼路的翡珑山上的新校舍。第一届中四会考就取得100%及格的亮眼成绩。之后,报读学生踊跃,学校陆续扩建,才有今天的规模。
殖民地时代,不少同样校名的学校,有男、女校之分,例如我曾任教过的四德男校,后来也与四德女校合并,成为四德小学。有些教会学校的小学,过去只收男生,今后也会兼收女生。时代变迁,环境改变,学校也不应再有男校和女校之分了。
海星中学就在比达达利新组屋区附近,不少居民的孩子已达入学年龄,对学额有很高的需求。海星中学附小将改变传统,招收女生,成为混合学校,此乃大势所趋。这将让有儿子和女儿的家庭松一口气,只要老大被录取,其他孩子不论性别,都不必担心入学问题。
孙校长除了四处奔波忙校务,还得兼顾教学工作。好多回他赶回来给我们上课,全身冒汗,连声向我们说“对不起”,让我们非常感动。
海星中学是我的母校,1958年创校,走过艰辛坎坷的建校历程,逐步发展成为本地一所注重双语的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