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刚毕业的外甥女看到母校裕廊中学开放日宣传资料出现陌生的古筝乐团字样,疑惑地问同是裕中早期华乐团校友的母亲,是否搞错了华乐团的英文名称。经过与华乐团现任团长的查证,才知道母校已决定解散华乐团,改为古筝乐团,理由是经费问题和收生减少。
去年7月7日,教育部的学校活动网站报道中,还详细介绍了裕中的华乐团,文章的标题是《校友为华乐团作出了显著贡献》。内容介绍说整个华乐团有72名学生,每周练习两次。由于乐团指挥很难长时间与每名学生表演者一起练习,因此邀校友回校帮忙协助指导。校友中,许多只有17岁,刚刚毕业,其他校友则在几年前毕业,但仍继续回母校协助。从这篇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乐团活动。
裕中创校于1963年,在1970年第三任校长杜辉生先生邀请郑朝吉先生指导新创立的华乐团,到去年华乐团就已有53年历史。1983年新上任的校长黄叔衍先生热爱华乐,曾邀请潘耀田先生到裕中华乐团任教。
我们家兄弟姐妹,除了我参加口琴队,其他人都是华乐团校友,他们的团友后来也参与西部社区的联络所华乐团,有些甚至成为专业的新加坡华乐团的骨干成员。培养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绝非一朝一夕。这几十年来,可以说本地华乐的发展脉络都是从学校到社区,再到个别专业乐团,血脉相连。如果学校没有了华乐活动,连带往后社区华乐团就会少了新血的滋养。这是一种共生关系。
本地各华乐团要有持续不断的新血加入,才能确保华乐文化能够永续发展,这种薪火相传的优良文化传统要靠许多人的一起努力耕耘。如果还来得及挽回解散裕中华乐团的决定,希望校方能够征询各方的意见与支持。相信校友都会为了保留裕中悠久的华乐团历史,努力尝试,不留遗憾。
一般小乐器班要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乐团,要能演奏多种曲目,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投入,过程非常艰辛。但要把一个完整的乐团“降级”成为单一乐器小班却非常容易。如若不是真的后继无人或严重缺乏资源,是不会轻易这么做的。
多年来,华乐团校友一直为母校乐团提供支持,中三和中四的学生指导中一的学弟妹,学生也负责指挥。这种传统多年不变,校友回校协助指导有助节约经费,同时传承华乐团的精神。在2021年,华乐团还添购新乐器并参与青年节表演活动,获得金牌,之后在去年再度获得金牌。然而,这样显著的成就,居然也无法扭转去年底被解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