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形式与文化价值观,都必须能触及年轻人的经历与需求方会被接受。
文化传承也须因时制宜,否则会被视为“保守”和“不适应新时代的思潮”而断然被拒绝。
“新谣”是许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的共同记忆。那个时代,校园的创作风气浓厚,年轻学子通过歌曲歌词,抒发情感。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那看似多愁善感的抒发,至今仍会引起一些共鸣。新谣前辈们也在提携后辈,让新加坡的校园继续散发带着青涩味的文艺气息。
助人为乐,一般也不求回报,但领受的一方,应当有感恩的心。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的感恩之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显示这个价值观的重要性,必须传承下去。
“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承”都面对挑战。
文化传承的成败,取决于接受者的重视程度。当年喜欢《细水长流》的人,和如今疯狂追捧韩国女团和美国乐坛天后泰勒丝的年轻人,实质并没太大的差别,因为在各自年代的年轻人眼中,都是心仪的偶像。因此,若从道德批判入手,往往很难令年轻一代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