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书城并没有认输。如今的书城多了艺术、文化、音乐、家具、运动用品、餐饮等不同类型的商店;百胜楼商联会也主动出击,在传统的商业卖场中打造一个全体验的购物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当年有一个说法,“书”与“输”同音,所以后来取名“百胜楼”。不过,书城音乐书局老板郭文发说,打从一开始,“百胜楼”这招牌就在大厦外墙上,书城才是后来人们起的别名。在数码化的时代,人们在互联网接触更多视频、播客、短篇阅读等信息,已经很少接触书本等长篇阅读。许多书店的生意走下坡,书城也受到影响,书店盛况不及当年。

书城百胜楼在1980年代初落成,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华文图书中心。

1960年代,桥北路、维多利亚街和勿拉士峇沙路一带有许多华文书店,如上海书局、世界书局、青年书局、友联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形成“华文书店一条街”。建屋发展局在1970年代末建造书城,一楼至五楼是商业中心,六楼至25楼是组屋。早期店主签下店铺合约,附有必须经营书籍文具生意的条例,所以第一代店铺有约九成是书店和文具店。当局后来放宽条例,不再硬性规定生意类型,书城业态逐渐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