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疫情防控的好和美国疫情蔓延的糟,形成鲜明对比时,特朗普成了美国和全球笑话。特朗普和美国主流媒体的斗嘴,更将这位商人总统的无知暴露无遗。黑人弗洛伊德之死,演变成蔓延美国全国的街头骚乱,也让特朗普左支右绌。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中国姿态放低,也让反华过猛的特朗普团队失去一定道义。虽然反华成为美国主流,但美国各界尤其是经济界依然有知华主义的存在。因此,中国姿态放低,不仅有助于减缓中美关系的“冰点”,也有助于中美关系的触底反弹。毕竟,中美40年形成的利益攸关关系基础还在,双方止损维护并不算晚。
特朗普只想到了自己的第二任期,蓬佩奥们要的却是开启对华“冷战”的历史地位。但是中美“冷战”的零和博弈后果,却是特朗普摆脱不了的历史责任。
不管如何,中美关系“自由落体”是事实。对美国两党和民众而言,大选才是美国人关注的全民大戏。随着11月份大选的日渐临近,特朗普陷入深度焦虑,对自己也越来越缺乏信心,他的大选手段也只有反华一途。
在此情势下,反华无极限无底线,就成为特朗普的选择。蓬佩奥等一众战略反华派,趁此让中美关系“自由落体”,甚至发表反华“冷战宣言”。
面对蓬佩奥“如果自由世界不改变共产主义中国,共产主义中国就会改变我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则认为中美关系“树立清晰框架”,强调:“明确底线,避免对抗;畅通渠道,坦诚对话;拒绝脱钩,保持合作;放弃零和,共担责任。”
中美关系恶化的惯性已成,两国关系“自由落体”很难阻止。不过,在中美战略实力强弱对比依然鲜明的情势下,中国暂时的隐忍,而非玉石俱焚,自是正确选择。
特朗普的2020大选也就变成了政治豪赌。他的反华团队也对华开启全面对抗,科技战加码,断供华为叠加围剿华为5G技术和设备,让华为陷入困顿;打击TikTok和微信,前者要求美国企业限期收购,后者则是禁绝;干预香港新疆事务,并且制裁中国和香港相关官员,取消香港特别关税区地位;在台海、南中国海问题上不断越线,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访台,不承认中国主张的南中国海“九段线”等。
最新言论是,如果拜登获胜,美国人都要学习汉语。他给美国民众灌输的极端反华情绪,已非简单的竞选语言,而隐含着自己政治前景的不安和对中国的恐惧。特朗普无惧拜登,一直称其为“瞌睡虫”,但他对中国的态度却是相当复杂。
可是,疫情改变了中美关系,也改变了全世界。美国对中国的抹黑也好,纠集盟友对中国追责也罢,凸显美国对华怨气。特朗普认为中国坏了其连任好局。
中美原定本月15日举行第一阶贸易段协议评估会议因故推迟,引发观察者很多联想。在中美关系恶化的现实下,人们对中美关系过度敏感可以理解。
若无疫情袭来,中国是“贵人”,特朗普可以通过对华强硬取得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作为外交和经济成果,证明其“美国优先”政策的正确。而且,美国股市还会继续“特朗普行情”,更不会让特朗普因为疫情防控失措,在媒体、民众和全世界面前出洋相。疫情来袭,中国就从“贵人”变成了“敌人”。
因此,中美关系有触底反弹的可能。一方面,虽然中美关系难回既往,但无论是特朗普连任还是拜登接任,大选时期的反华聒噪都会安静下来。另一方面,美国反华也倒逼中国改变,除了完善本国产业链,也须用发展的视野观照既往、反思当下和规划未来,继续拥抱世界、深度开放,并和美国等发达市场构筑新的共识和规则。
更要者,美国国务卿逢佩奥于7月下旬发表了对华“冷战宣言”,主旨是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失败”。由于蓬佩奥是在尼逊图书馆门口发表的宣言,凸显特朗普政府要终结当年尼逊开启的对华接触政策,也意味着对华开启“新冷战”。
作为特朗普政府的铁杆反华者,蓬佩奥的对华“冷战”逐渐体系化。一是要重建美国主导的反华同盟,二是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割裂开来。特朗普的反华则更为直接和粗暴,他将疫情称为“中国病毒”或“中国疫情”,认为疫情造成的损害远高于中美贸易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不过,特朗普的反华是机会主义和短期功利行为。蓬佩奥的反华则更具战略意味,不仅要终结过去40年中美关系的接触政策,还要开启中美关系“新冷战”。
中美关系本来因为这个协议从紧张到缓和,也成为特朗普大选连任的“助推剂”。
美国对华的系统性施压,中方既有适当反制,但更多是有所节制。一方面,面对美国对华的全面围堵,中方避免跌入美国反华的“特朗普陷阱”,不随美国的鼓点跳舞。这不仅是中国的立场,也是美国智库人士给中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