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题:Is Russia the Middle East's
New Hegemon?
就目前而言,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唯一的从属国。即使在叙利亚,它也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的长期制裁。此外,俄罗斯与其在叙利亚的合作伙伴伊朗,在叙利亚的战略目标上存在分歧。俄罗斯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叙利亚,以便在那里巩固自己的立足点,这是它扭转冷战失败局面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但伊朗利用叙利亚作为与以色列冲突的角斗场,则破坏了这一目标。
沙特必须与俄罗斯协调石油活动,以应对美国能源产量的激增。美国总统特朗普背叛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无疑令沙特感到不安,因为库尔德人像沙特人一样,一直是美国的忠实盟友。不过,由此认为沙特会背弃美国是荒谬的。在美国从叙利亚北部撤军后,沙特同意承担部署一支美国特遣队的费用,以帮助遏制伊朗,这突显出沙特对美国参与该地区事务的重视。
(作者Shlomo Ben-Ami是以色列前外交部长,现为托莱多国际和平中心副主席。)他著有《战争伤疤,和平伤口:以色列与阿拉伯的悲剧》(Scars of War, Wounds of Peace: The Israeli-Arab Tragedy)
30年前,苏联的解体意味着它曾经在中东的强大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今天,随着美国从该地区撤出,俄罗斯急于通过军事力量、武器交易、战略伙伴关系和软实力部署的综合运用,重新夺回在该地区失去的地位。不过,它所取得的成功被大大高估了。
另外,从根本上说,俄罗斯所面对的都是立场摇摆不定的国家,这些国家愿意与为它们提供最优待遇的势力合作。以埃及为例,该国已经成为俄制武器的主要买家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战略盟国。两国均悍然无视国际公认的的黎波里政府,而支持哈夫塔尔(Khalifa Haftar)将军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但埃及总统塞西没有承认俄罗斯的主要盟国地位,反而在资助埃及的美国面前,利用这种关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俄罗斯此后却陷入了叙利亚与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土耳其与库尔德人,以及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局部冲突。尽管中立政策使俄罗斯能够与各方保持对话,但对建立区域新秩序没有帮助。
在军事上,美国可能正从中东地区撤退,但并没有真正离开。它在海湾地区仍有大规模的军事存在,并受益于长期流行的文化帝国主义,俄罗斯刚刚萌芽的软实力攻势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不过,俄罗斯很有可能会让中东的粉丝感到失望,尤其是作为区域和平调停人的角色。在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和平谈判失败后,也是在苏联长达10年的阿富汗占领结束近30年后,克里姆林宫介入塔利班和其他阿富汗团体代表之间的谈判调停工作。
至于土耳其,其最高国防工业长官德米尔(Ismail Demir)最近宣布,该国与俄罗斯和美国均保持“盟友关系”。事实是,无论购买多少俄罗斯的S-400导弹,土耳其都不会牺牲其北约成员国资格。
为填补美国撤出中东所留下的真空,俄罗斯试图把自己与中东长期霸主区别开来,方法是将自己确立为文化进步的仲裁者,而不是帝国主义强国。普京曾在2012年宣称,“出口教育和文化将有助于推广俄罗斯的商品、服务和理念,而枪支和强制推行政治制度则不能”。
这种策略已经产生影响。去年,仅35%的阿拉伯年轻人(18岁至24岁之间)将美国视为盟友,而两年前这一比率还高达63%。虽然还没有超过美国,但20%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是他们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外“最好的朋友”。
俄罗斯或许能够无限期地发挥其影响力,但由于其经济规模与韩国相当,军事实力也不如美国,因此它缺乏成为无可争议霸主所需的工具。当美国决定再次承担起民主与和平的重任时,俄罗斯将无法与之匹敌。
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俄罗斯组建了一家名为俄罗斯侨民与国际人道主义合作事务署(Rossotrudnichesvo)的联邦离散侨民机构,并在埃及、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叙利亚和突尼斯等国设立了科学和文化中心。此外,它还扩大了今日俄罗斯(RT)的阿拉伯语服务,这是一家由俄罗斯政府出资的国际电视新闻网络。今日俄罗斯阿拉伯语频道在埃及、伊拉克、约旦、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六个阿拉伯语国家每月拥有630万观众,现在已经跻身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电视网络。
同样,一直在叙利亚袭击伊朗军事设施的以色列,除与俄国合作外别无选择,但它既无动机也无能力放弃与美国的独特关系。
俄罗斯的外交弱点在叙利亚表现得尤为显著。它运用硬实力为总统阿萨德的独裁政权赢得了内战,并由此证明了不受约束地战略部署军事力量(阿勒颇就被彻底摧毁),可以成为改变局势的胜负手。
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的软实力攻势令人印象深刻。早在2012年,总统普京就强调,有必要扩大俄罗斯“在世界上的教育和文化影响力,尤其是在那些有相当一部分人口讲或懂俄语的国家”。最近在莫斯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普京明确表示,以色列也是对象国之一。
中东这个因宗教、种族、政治、历史和战略等诸多因素引发多方面冲突的地区,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耗光了外国行动者的努力。几乎没有理由认为,从未有过长期和平建设意愿的俄罗斯能够调解,更不用说支持持久和平协议的签署。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