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病房(MIC@Home)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计划下,医疗团队全天24小时候命线上会诊,也会根据个别病患情况上门问诊施药,截至去年6月,这个在2022年推出的试行计划约有1000名病人加入,主要是常见内科疾病的病患或须接受术后护理的病人,估计节省了7000个住院日。试行计划在今年4月结束后,政府可考虑扩大规模全面推行,让它成为正式的住院形式。

卫生部长王乙康上星期五(1月12日)透露,设于西部的新过渡护理设施“TCF@West”,下个月起可为病情稳定并等待出院的病患提供200张病床,缓解黄廷方综合医院的负担。卫生部上星期一宣布,政府有意推出新的非营利私人急症医院模式,以应付人们对医疗服务与日俱增的需求。

政府医院腾不出床位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如何确保病患离开医院后,无论是在康复机构或在家中都能得到适当的照顾。安排病人出院不一定是个简单的过程,即使已适合出院,但却可能因为家里的居住环境不允许或无人照顾,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要腾出更多床位,除了安排情况稳定的病患到过渡护理设施之外,也可通过立法让雇员享有照顾家中任何亲人的事假,而不只限于照顾子女。

在继续通过聘请外籍人员壮大医疗保健劳动力队伍的同时,也必须积极培训和留住本地人才,并吸引更多本地人加入这个行业。除了提供更吸引人的薪金和福利,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护理人员承受不一般的压力,还不时得面对病患及家属的无理对待,本地三大医疗集群将在今年6月以前,落实预防粗暴对待和骚扰医护人员的框架,希望这有助让他们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好。

再说,我国面临的不只是床位短缺,还有医护人员不足,就算增加了病床数量,若找不到足够人手,可能会让医院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导致服务素质下降。面对压力的不只是医护人员,还包括医院的清洁人员,他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多病床的清洗消毒。

本地医疗领域去年新增至少4000名护士,主要是弥补冠病疫情期间流失的人手。由于本地供应有限,要满足我国不断扩大的医疗保健需求就得依赖外来护士。不少发达国家也同样对外籍护士有需求,我们必须在国际市场竞争人才,因此要确保新加坡对他们有吸引力。

增加床位可以缓解病床紧张的状况,但不断增建医院会让我国变得到处都是医院,不符合经济效益也并非长远之计。医院床位短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拥挤的医院必须让病人出院才能接收新的病患,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住院治疗的时间会更长,只要新医院的入院人数多于出院人数,床位不足的问题便会一再出现。这也是为何政府推出健康SG的原因,唯有平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重视保持健康,落实中医“医未病”的理念,才能有效减轻医疗体系的压力。

医院床位短缺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但情况在冠病疫情之后变得更严重。在2010年,床位短缺问题随着邱德拔医院的落成,为医疗体系增加了500多张病床而得到缓解。到了2013年,床位短缺的问题又再出现,直到黄庭方综合医院和盛港综合医院分别在2015年和2018年投入使用才纾缓。如今,床位短缺问题又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