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房市热度上升却产生了不良的溢出效应,最值得关注的是对本地首购族的心理冲击。有些人唯恐房价节节上升,于是提前加入预购组屋的等候行列,有些人不免也因此而啧有烦言。私宅市场火热,房价不断上扬,刺激组屋转售价和租金不断飙高。根据市区重建局4月3日公布的最新预估数据,整体私宅价格已连续第12个季度上扬,今年首季整体私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3.2%,高于去年第四季的0.4%。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炽热可说是很不平常。除了经济下行,还有借贷利率的高企,以及供应量正迅速回到正常水平。这些因素照理应该会导致价格的缓和或下降才对。然而,事实却是不降反升。这就是不寻常之处。
除了抑制投资欲望,新的降温措施也传达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即政府优先照顾本地人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买房自住的群体。外来买家虽然占市场份额不大,但一些特别抢眼球的新闻,如有人一口气买下整层楼或多个单位作为投资用途,的确会有扭曲市场,引发负面社会观感的作用,有必要及时制止。这也能避免因房市过热而产生贫富差距扩大的印象,以及由此衍生的排外情绪。
在经济放缓和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本地住宅房市却依然火热,及时出台相关措施是必要的。如当局所言,如果预先不加以抑制,房价持续飙升将超越经济基本面和收入的增加。这是不可持续的。
外来买家对本地房地产有兴趣当然也有特定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因为新加坡对疫情的管控成效相对显著,也比很多国家更早过渡到与病毒共存的阶段;加上我国政治稳定,法制严明,对很多外国高净值人士都具有吸引力。因此疫后在我国设立的家族理财办公室显著增多,更多的外国资金也跟着流入。部分热钱流进房地产市场就不足为奇。
若对房市场做更细致的检视,主要需求其实并非完全来自外国买家。据当局的数据,在2011年房地产交易中,外来者占到了20%,经过多轮降温措施后,这一比率逐渐下降,从2017年至2019年,平均约为6%。但冠病疫情后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今年第一季已上升至7%。外地买家的买趣明显增加。也许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刺激,有些本地人也以为投资房地产有利可图,因此相继入场购买第二或第三套房。这当中显然也有房地产中介推波助澜的因素。
外国买家须支付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从30%一口气调高至60%,也就是调高一倍,这样的调整幅度实属罕见。以一个价值200万元的私宅为例,这意味着外国买家须支付的ABSD将从60万元,猛增至120万元。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昨天表示,此举是为了有效抑制外来的投资需求。有业者表示,2021年底ABSD调高至30%时,已经使一些外国买家却步,2022年外国人购买私宅的数量因此比前一年下跌了约16%。不过今年第一季买气又再回升。新降温措施应该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李智陞认为,本地人对ABSD的调整比较敏感,因此,3%到5%的调整应该就能达到调控效果。当然,新措施的实际成效如何,以及会产生什么其他的效应,还有待观察。
政府突然出台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用意很明确,在于抑制投资需求,这包括外来买家以及买第二三套房当作投资的本地人。根据去年的数据,这部分的私宅交易约占私宅交易总数的10%。有关调整并不影响首次购房自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