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屋转售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与供应链和劳工市场紧缩相关,随着这两方面的缓解,相信预售组屋的等待期可以缩短,也会进一步消除本地房地产市场一窝蜂抢进的心理预期。对年轻家庭来说,如果这两年感受到拥屋不易,或许更应该在购得一间好住房之后,向上一辈看齐,作为长久的家,抛弃在五年后卖房套利的功利想法。

根据现有政策,购买预购组屋,可以获得建屋发展局提供的显著津贴,屋价因此会比预估市场价低。符合条件的首购族,最高可获得8万元津贴。至于购买转售组屋的首购族,符合各种条件的话,更可享有高达16万元的各类津贴。

近期以来,组屋转售价格破百万元的新闻见报频率多了,今年上半年有超过160宗百万组屋单位交易,市场人士认为全年可能突破300宗,比去年的259宗高。这些高价组屋来自宏茂桥、市中心等成熟市镇,也包括义顺、后港等非成熟市镇,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对尚未申请组屋、已经有结婚计划但事业仍未站稳脚跟的年轻人,尤其可能产生心理压力,仿佛屋价越来越高不可攀。

近年来,受到外围因素与国内需求的影响,本地房地产整体市场相当旺盛。为了平抑市场,政府陆续改进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和贷款者总偿债率(TDSR)两大政策,透过税费手段抑制过度的市场需求,近几年确实发挥作用,稳定了市场。虽然房价走势还是向上,但整体属于温和可控。

若是根据房价收入比(price to income ratio,简称PIR)来看,本地预购组屋售价是在合理范围的。亚洲开发银行曾针对亚洲211个城市做调查,平均PIR为13.3。作为对比,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与城市研究院院长程天富不久前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多数国人居住的组屋仍处于可负担范围,即PIR低于5。根据他的统计,四房式和五房式的预购组屋去年的PIR为4.5,与2020年大致相同,但和2019年冠病疫情前的4.1相比,高出一些。市场专家也指出,如果把政府在过去10年多次提高的购屋津贴算进去,事实上本地年轻人首购的组屋价格,并不是转售市场百万组屋那么惊人。

从主要的销售情况来看,这些百万元成交的转售组屋大致有些共同点,包括由四房式和三房式结合而成的“霸级”单位、单层或双层公寓式单位、高楼、高价装潢以及地点优越等等。

本地年轻家庭的收入比过去增加了很多,相对于组屋价格的涨幅,“痛苦指数”就比很多国家的年轻人小很多。李智陞透露,去年在非成熟住宅区,无论购买预购或转售组屋的首次购屋者,多数都用少于四分之一的每月收入偿还房贷,这比30%至35%的国际基准低。这些首购族多数也能利用每月缴交的公积金偿还房贷,不必或只要动用少量的现金。

这些共同点其实透露了高价组屋背后的经济逻辑,就是优质条件会给房子创造市场价值,买家购得心仪单位,卖家也能在满足组屋最低居住年限等条件之后,售屋获利。不过,这些组屋毕竟属于少数,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不久前在国会解释,以百万元转售的组屋单位,仅占过去五年组屋转售交易量的0.4%。

组屋是八成国人安居的所在,更是年轻一代成家立业优先考虑的计划,因此关注组屋房价是必要的。组屋房价的动向一方面会影响广大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效调控组屋房价,可以确保大众化住宅市场不会失控,成为社会的负担和民怨的根源,对稳定与和谐的社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