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们也关注未打疫苗的学生,以及曾染病的学生会否面对歧视的问题。学校和家长须做好应对的准备。

此外,外国已看到报道,发现有越来越多青少年面对疫情和学习的压力而走上绝路。当疫情再起时,青少年的社交活动减少,会对他们带来精神压力。没有人确切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学生尤其是特需学生对疫情环境变化的承受力,教育界和学术界以及辅导员们应当留意这一苗头,包括提高家长和教师在这方面的应对能力。

除了学业,学校学习最重要的是团体生活,这是培养学生人格、自律精神、社交能力与观念的重要阶段。一年多来,学生尽量避免肢体接触,不能一起用餐和玩耍,校内和校际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等团体生活也少了。我们无法预见学生的个性和社交技巧将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团体活动是他们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培养学生自律和社交的能力;体育比赛能让学生学习如何跟同学一起争取胜利,也学习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这些都是珍贵的人生经验。

冠病疫情对教育和一个世代的学生无疑有不少长期影响,教育政策制定者和从业群体须探讨这方面的冲击;也可把握机会,视疫情为改变教学痼疾的契机。

全国学校的学生从本周起陆续重返学校上课,逐步恢复较正常的学习生活。冠病疫情肆虐一年半,学生徘徊于面对面授课和网课之间,即使学校假期也因为疫情关系而得尽量留在家。疫情究竟会对一个世代的学生造成什么影响,值得我们深究和找出应对之策。

从去年的各项离校考试成绩来看,学业成绩所受影响似乎不大。例如,去年的A水准会考及格率为93.6%,比前年略高0.2个百分点,也是A水准课程自2006年更新以来的最佳表现;新加坡考生在去年的国际文凭高中课程的会考及格率为97.73%,比前年的96.66%好,也比全球整体的76.68%高出许多。

网课是疫情恶化时一个折中方案,学生需要时间自我调整,小学生有没有足够的调适能力,家长和教师能否有效地从旁协助,是学校和家长应留意的问题。

当然,疫情有其正面的影响。例如,鼓励教师跟上网络教学的步伐,采用更多创意和科技辅助教学,并将注意力放在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此外,上网课让少数弱势家庭和学生拥有电脑及宽带网络接驳,也让所有学生更早接触远程学习,在大流行结束后,这些新型工作与学习方式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大专生也会受影响。大专生涯是建立人脉的时期,是踏入社会工作前,在校园环境里加强人格培育的最后机会。但如今,校园明显冷清多了,疫情若再拖一两年,很可能制造出一群“没有大学生活记忆”的大学生,这是很遗憾的。大专生的实习机会相信也不比从前,当中一些所谓的假期“实习”,也免不了居家办公,和真实职场多少是脱节的。总之长期而言,疫情会对这一代社会新鲜人造成什么影响,还有待观察。

不少教师反映,通过屏幕不容易确保学生都专心听课,所以网课的效率不比面对面授课,这可能进一步拉开强弱学生之间的差距。一般来说,家庭环境较好、能自律的学生,网课学习可能较不受影响;环境较差或弱势家庭的学生,例如多个兄弟姐妹同房,网课学习效率可能较低。

截至6月27日,在符合条件并受邀接种疫苗的学生当中,已有约九成学生预约接种疫苗,其中约92%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由此可见,12岁及以上学生很快将实现群体免疫,学校很快将进入后疫情新常态,学校环境将更安全,学习生活将趋于稳定。我们乐见这个进展。

另外,疫情也可培养学生的纪律和个人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擦桌子、打喷嚏或咳嗽时遮住口鼻等,上网课也可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学能力。国外有研究发现,面对校园霸凌或羞于在课堂上开口说话的学生,上网课时能更好地学习,因为少了在校上课的困扰。

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在疫情期间尽所能将学生学业所面对的冲击降到最低,尽最大努力保障学生和教职员的健康与安全。着眼未来,教育部可有组织地研究如何提高网课的效率,夯实网课作为全新学习模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