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创业,哪个过程更难?韩丙濬坦言,管理公司确实更难,但创业和研究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如果没有创业,所有研究都只是想法,没有实际落地。
创立于2021年的新加坡晶片封装厂Silicon Box与大多数起步公司的命运截然不同,从一开始就站在不一样的起跑点。公司把总部设在新加坡,虽然成立时间不到四年,扩张却十分迅速,布局更是出其不意。
去年7月,公司宣布在新加坡分阶段投资20亿美元(约26亿新元),并为淡滨尼一座占地7万3000平方公尺的新厂进行开幕仪式,之后两个月便投产。今年3月,公司又发出重磅消息,将投资32亿欧元(约46亿5000万新元)在意大利北部建造一座新厂。
他说,小晶片的应用无限,这个概念其实最早是由周秀文在2015年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高级别会议——国际固态电路峰会上提出,他和周秀文长期深论研究,“如我们当初预期,现在很多人对此非常感兴趣”。随着人工智能等高阶晶片的制造陷入瓶颈,小晶片如今被业界视为突破瓶颈的解决方案。
公司B轮融资晋升独角兽
公司班底如此强硬,在资本市场自然受落。今年1月宣布完成B轮集资,除了三名创办人出资,也虏获许多战略投资者的青睐,包括美国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商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的企业风险投资公司Lam Capital、印度塔塔集团的Tata Electronics、日本电子集团TDK旗下的TDK Ventures,以及台湾联华电子公司的宏诚创投(UMC Capital)等。
他说:“我不想让我的生意受到观点、意识形态、或其他任何东西的限制。”
他认为,意大利与新加坡有同样优势,面对较少的政治争议。 除了地缘政治,人才也是韩丙濬的重要考量。像新加坡不仅是公认的人才中心,半导体产业链相当完整,汇聚材料和设备公司。
延伸阅读
一纳米是百万分之一毫米,半导体工艺常提及的纳米,指的是晶体管(也称电晶体)之间的距离。二纳米制程晶片如指甲般大小,可容纳超过500亿个晶体管。晶体管越多,运算速度越快,也更省电。
中美科技战不断升级,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受到波及。韩丙濬透露,他在考虑设厂地点时,一开始就排除中国大陆、美国、韩国和台湾等地,会看中新加坡主要是因为我国地缘政治保持中立。
相比其他封装同行受制于20纳米制程晶片,韩丙濬指出公司专攻先进封装,透过小晶片(chiplet)互联技术以更经济方式来打造五纳米以下制程晶片。
Silicon Box研发团队现有200多人,目标是扩增至500人。韩丙濬直言,公司的研发目前仍由他指挥,员工还需要好好培训,才能进一步从事真正的研发工作。
在他看来,创业应跳出常规,不应跟风。“如果你一味寻找更便宜的地方,最终只会制造出更便宜的产品,忽略科技……有很多人想要做更便宜的产品,但我不想拥有更便宜的产品。对我来说,我更感兴趣的是创造出没有人创造过的科技产品。”
公司在B轮融资中,成功筹得2亿美元(约2亿6600万新元)资金以扩充厂房,这轮集资使公司获得超过10亿美元(13亿3000万新元)估值,晋升独角兽企业(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科技创业公司)行列。
至于意大利,科学技术人才济济,但当地缺少就业机会,因此这些人才散落世界各地。
除了韩丙濬,Silicon Box还有两名联合创办人——周秀文博士(Sehat Sutardja)和妻子戴伟立,夫妻俩是美国晶片制造商美满电子科技(Marvell Technology)联合创办人。周秀文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与韩丙濬一样富有研发精神,掌握超过500项专利。
小晶片应用无限
Silicon Box的小晶片互联技术,让来自不同公司设计和封装的小晶片组合在一起,从而构建更为高效和经济的晶片系统。韩丙濬称,这不仅可缩短晶片的设计周期,也可降低新设备成本,以及让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电动车等行业的合作伙伴能更快进入市场。
现年65岁的韩丙濬来自韩国首尔,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本身是一名发明家,掌握超过300项专利。他在半导体行业可谓身经百战,曾担任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的主席兼总裁,2019年离开公司。星科金朋是新加坡的一家封装测试公司,2015年被中国长电科技收购。
研发团队目标增至500人
传统的晶片设计,是用电子电路先把晶体管连接在一起,再统一封装成单片晶片。
针对公司为何会选择在新加坡和意大利两地设厂,Silicon Box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办人韩丙濬博士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直言,地缘政治是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