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海局势的持续冲突风险,信息服务公司Fitch Solutions旗下研究机构BMI预期运费在今年第一季继续高企。“如果红海局势短期内无法缓和,对其他航线和全球主要制造业供应链将产生骨牌效应。”
不过,BMI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运费升至2020年至2022年峰值的风险较低,因为去年和今年新增集装箱船运力增加,加上全球贸易增长减速,使极端供需失衡获得缓解。
由英国伦敦海运咨询机构德鲁里(Drewry)所编制的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World Container Index,简称WCI),上星期四(1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每40英尺集装箱的运费与前一周相比进一步增15%至3072美元(约4092新元),同比增44%。这是自2022年10月以来的最高位,高于2019年疫前平均的1420美元。
特斯拉上星期四宣布,位于德国格林海德的工厂将于1月29日至2月11日暂停大部分汽车生产,因为红海的武装冲突导致许多船只绕行非洲好望角,运输时间显著延长,导致供应链出现缺口。
不过,颜金勇强调,航程更长和保险费更高,海运成本将增加。如果红海局势恶化,供应链中断或造成间接长期影响。“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与企业合作管理供应链及强化应急方案。”
此外,汽车行业也有曝险,不少车商零部件采纳“时间刚好”(just-in-time) 的供应策略,难以应付多日延误。截至去年9月底的12个月内,欧洲进口汽车零部件之中,从亚洲海运送抵的电池部件及锂离子电池超过六成。
亚欧航线运费飙升,其中东西航线价格压力尤其大。上海至热那亚(Genoa)的运费同比上涨85%至5213美元,其次是上海至鹿特丹(Rotterdam),同比上涨133%至4406美元。
颜金勇说:“短期内,我们可应对红海局势对新加坡物资供应的冲击。我们有充足的关键物资库存。此外,更多对时间敏感的货物通过空运,而不是通过红海运输。”
针对红海危机及航运中断对新加坡消费价格、燃料成本及物流和供应链可能带来的影响,贸工部长颜金勇上星期三(10日)书面答复盛港集选区议员何廷儒时指出,红海局势依然动荡。主要航运公司已逐步暂停红海航线,船只改道绕行好望角。尽管这导致运输时间增加10天至15天,但企业评估认为,到目前为止延误仍可控。
延伸阅读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在另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美国出口至亚洲的食品,包括美国东海岸72%的大豆出口和57%小麦,是最受影响产业之一,因为海上运输时间过长,货物有腐败的风险。
颜金勇:延误仍可控 石油供应不受重大影响
红海危机加剧冲击海上运输,全球集装箱运费飙升至15个月以来最高位。分析指出,若红海局势短期无法缓和,对其他航线和全球主要制造业供应链将产生骨牌效应。
他也说,石油供应不受重大影响,来自中东周边地区的石油主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