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ADB)星期二(2月7日)发布的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亚洲贸易在2021年强劲回弹,贸易量比疫情前高出11.3%,但去年的增势放慢。

此外,俄乌战事对亚洲旅游业构成下行风险,区域可能流失俄罗斯约三分之一的出境游客,尤其是中国、泰国和一些中亚经济体。

另外,亚太地区旅游业复苏步伐加快,在2022年首八个月,亚太地区的抵境国际旅客人次同比增长399%,但这仅占2019年水平的10.3%。

更高的燃油价格推动机票和旅行开支,加上全球经济展望疲弱,冲击复苏势头。专家预计全球旅游业要等到2024年才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根据报告,2021年亚太地区获得的FDI增长19.1%,占全球FDI的40%。中国是最大的FDI目的地,其次是香港和新加坡。

最新数据如集装箱船运费和包装指数、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新出口订单等,都显示区域的贸易增长在放慢。

贸易投资推动亚洲经济 也导致区域碳排放大增

报告说:“全球环境不明朗,2022年的FDI可能会放慢。亚洲吸引到的FDI可能保持稳健,因为区域吸引的投资者更多元化。区域协议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会促进投资。”

贸易投资过去几十年推动了亚洲的经济发展,但也导致区域的碳排放大增,与此同时亚洲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

亚行指出,区域经济应建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度,应对旅游来源市场有限、缺乏基础设施和经济非正式程度高这些挑战。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在报告发布会上说,亚太地区显著增长让数百万人脱离贫困,但这背后有环境成本,“区域目前处于气候危机的最前端,这可能会破坏发展进步。贸易和投资仍然是增长和减少贫困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区域政府需要加强合作,使贸易和投资更加绿色。”

其中东南亚的抵境国际旅客人次恢复到疫情前的20%水平,中亚和南亚则达到了50%。报告指出,这个差异主要因为各国边境重新开放的速度、公共卫生条例以及人们对海外旅行的信心不一。中国的清零政策也拖累了东亚的旅游业复苏。

亚洲贸易与吸引到的国际海外直接投资(FDI)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增速有所放慢。

亚行的报告显示,亚洲的碳排放占全球约一半,同时过去20年全球约40%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亚洲,包括暴风雨、洪水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温度攀升幅度也是最快的,目前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水平高0.86摄氏度,全球而言这个增幅是0.42摄氏度。

亚行指出,要扭转这个趋势,区域需要推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贸易,培养绿色业务,开发碳定价机制,通过贸易和投资协议加强区域合作。

亚行发布的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亚洲贸易在2021年强劲回弹,贸易量比疫情前高出11.3%,但去年的增势放慢。最新数据如集装箱船运费和包装指数、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新出口订单等,都显示区域的贸易增长在放慢。

去年前三季,区域的商品出口增幅放慢到12%,低于前一年同期的29%;区域商品进口增长14%,也低于前年同期的31%。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走软、俄乌战争以及之前比较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