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新私宅销售表现有所改善,上半年共卖出3966个单位,较去年同期增加7.4%。单在第二季,新私宅销量环比就增加三成至2276个单位。这是因为新项目和单位数量更多,像代表中档私宅的其他中央区(RCR)在第二季推出九个新项目,总共1731个单位,较第一季的四个项目共326个单位来得高。
与此同时,超过150万元的私宅比率上扬,从第一季的25%,增加至第二季的35%。
报告指出,私宅单位价格上涨,反映了发展商购地成本提高,特别是当中不少地段都是2017年至2018年中集体出售热潮中所购买的。
就买家国籍而言,有近八成为新加坡公民,占比最大。外国买家比率则稍微上扬1个百分点至6%。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买家(10%)已取代来自印度尼西亚(9.2%),马来西亚(2.8%)和印度(2%)的买家,成为外国买家第二大来源地。
对此,张耀强认为,这可能是去年第二季以来中国和美国之间持续和激烈的贸易战所致。
房价上涨,低于百万元的新私宅单位似乎越来越难求。
外国买家仍以中国大陆买家为主,但比率持续下跌,从去年第二季的47%,在今年第二季跌至22%的低点。
该报告作者之一,戴玉祥产业新加坡研究部主管张耀强说:“较高单位价显示有更多较大面积单位推出,以及买家对这类单位的偏好。”
展望本地楼市前景,张耀强说:“尽管面对新加坡经济放缓造成的逆风,中国大陆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以及香港政治局势不稳定等因素,外国买家依然视新加坡为安全的投资天堂,对非有地私宅需求可能提高,下半年推出私宅项目预料增加。”
买家转向购买较大面积私宅
买家开始转向较大面积单位,例如购买700至1000平方英尺的买家比率,从第一季的26%增至第二季的31%。反观购买500平方英尺以下的小户型公寓(studio apartment),比率从17%减至13%。
根据戴玉祥产业(Edmund Tie)昨天发表的报告显示,售价低于百万元的新私宅比率,从今年第一季的37%下跌至第二季的24%。
他因此对楼市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估计全年新私宅销量会达到8000至1万个单位,而价格基本上会保持稳定,甚至可能上涨高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