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负债最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总部位于深圳的恒大集团看来是越来越接近终局,但中国官方淡定表态:还不准备出手相救,“影响还需要观察”。
早点
在这些重大目标面前,让一些采取高风险动作、有能力兴风作浪的富商吃点苦头,包括金融可能出现一些可控的动荡,都不是当局在意的重点。这在当局今年雷厉风行整顿科技企业、校外培训产业的行动中即可见一斑。当局也许迟早得介入恒大的危机,但现在还在“观察”,而且即使救恒大,也不等于救恒大的创始人许家印。恒大债务重组难以避免,购房者或许还能拿到房子,债权人则必定蒙受损失,这反而会成为对其他中国房企、炒房者、投资者的一记警讯。
恒大背负的“债务炸弹”规模有多大?截至6月30日为1.97万亿元。这与2020年南非的GDP总量旗鼓相当,或接近于中国GDP的2%。当前,恒大旗下还有数百个未完工的住宅项目,它们背后有无数怒气冲天的大中小供应商,以及用了毕生积蓄预购未完工期房的业主们。
大约100名投资者本星期一(13日)包围了恒大的总部大楼,许多人情绪激动高喊“恒大还钱”等口号,他们担心恒大年底就会破产,自己的投资将化成水。抗议者中包括恒大旗下理财公司、恒大财富的员工,他声称,他与亲戚总共投资了110万元(人民币,下同,23万新元)。
按常理说,一向极强调稳定、奉行全能政府理念的中国政府,不会任由恒大破产,尤其在2022年中共党代会举行前,政府会竭力避免金融大动荡与社会不稳定的苗头。
恒大的债务问题早已不是新闻,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是恒大旗下投资公司9月8日开始未能按期兑付的理财产品9.34亿元,还有消息透露恒大未兑付的理财产品总额高达400亿元左右。愤怒的投资者也指责恒大一名高管自己提前兑付,掏空了最后的利润。
回顾恒大发展历程,早年房地产产业在中国获得政治大力支持时,它以非常高风险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模式,结果押宝押中,迅速壮大起来。到2016年国家领导人明确强调“房住不炒”,风向改变,恒大软着陆不成功,还试图进行多元化经营与大肆扩张,今天尝到苦果了。
舆论担忧,恒大的危机可能引爆中国版次贷危机,一头灰犀牛恐怕就要出现在面前。若恒大贱卖资产还债,就会破坏市场价格,它可能成为推倒其他同样负债累累房企的第一张骨牌,再衍生出一连串的金融、社会以至政治风险。事实上,自政府监管部门去年祭出“三道红线”(降负债去杠杆)以来,房企日子都不好过,它们很难再为债务融资;官方抑制房价的措施又使房企出售库存套现也不易。本周三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8月全国房地产销售显著降温19.7%,房价拐点初现。另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骤增,一些规模较小开发商已呈现重大违约风险。
北看记
然而,官方对恒大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显然是没有太担心。
不过,这会儿,更多的分析机构与学者认为,恒大就是需要管束的“过度杠杆的典型”,当局不会轻易抛出救命稻草。
星期三的统计局发布会上,统计局发言人回答恒大债务违约风险的提问时,轻描淡写地说,“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观察”。他续指,今年来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房地产市场“整体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彭博社前天又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住建部已告知各大银行,恒大无法支付9月20日到期的贷款利息。
官方的淡定,一则因恒大虽陷入债务陷阱,其持有的土地储备与物业资产等,超过了2万亿,未到资不抵债的程度。当局大概有把握可以让它不过于狼狈的倒闭,不引发严重的金融动荡与社会动荡。
其次,近年的趋势清楚反映,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当前中国领导人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可持续性与去杠杆和去风险,为此而多方采取紧缩措施也在所不惜。此前几十年来,中国房企也借了太多钱来扩张,当局早就想戒掉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促成更可持续和公平的社会。
这显示当局对于目前房地产的整体运行情况很放心,还不准备出手救恒大。彭博社则报道说,中国政府安排联合工作组进驻恒大,摸底其财务状况,这更像是让恒大有序倒闭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