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以来,成都枢纽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显著跃升,“一带一路”建设更是破除了成都对外开放区位、平台、通道、空间的制约,为成都重塑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目前,中欧班列开行五年以来,累计超过1.2万列次,其中,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3000余列,开行线路16条,打通五条国际战略通道,贯连欧亚大陆主要节点城市,成为国内开行量最大、速度最快、线路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和开行频率最稳定的亚欧经贸物流国际通道网络。而南向通道的建设,则为成都打开了通往泛东南亚的的新大门。“随着成都南向通道打通,全球产业将向成都集聚。”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副主任刘学军表示,从成都向西至欧洲、向北至俄罗斯、向南至东盟的“Y”字形国际物流通道实现了互通,象征着成都作为西部物流中心的集散能力进一步增强。
1000多年前,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曾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形容从西北地区进入四川的道路之险;1000多年后的今天,四川省会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构建起以成都为网络的国际航空大通道和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铁路大通道。与全球228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近10年增长10倍……40年的改革开放,推动成都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全方位开放前沿、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跨越。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成都对标世界先进城市,将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写进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彰显出这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和国际视野。在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看来,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表明了成都“转向”的决心——价值追求从生产交换价值转向生活价值,从经济导向转向人文导向。用国际视野谋划发展,用国际规则处理事务,用国际语言讲述成都故事。站在新的起点上,成都正在着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和世界赛事名城,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和国际会展之都。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从黄砖红瓦的厂房、烟囱、冷却塔,到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天府软件园,以及逐渐走向智能制造的汽车城,成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期,成都面向全球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开放型平台体系、开放型市场体系,着力提升全球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成都将在以产业生态圈理念构建主导产业比较优势,主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同时,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打造市场开放先行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政务服务标杆城市和配套服务先进城市,并在未来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在蓉投资规模和水平,以及国别园区承载力和影响力,建立面向全球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作者是中国报道杂志社记者)
特辑
本文内容由中国报道杂志社提供
“一座城市的变化激发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成都市武侯区黉门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说道:“变化太大了,大家都说环境更美了,生活更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