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智认为,刚开始电懋跟邵氏之间的竞争仅限于互别苗头,每年去参加亚洲影展,互比排场的大小。“电懋的《四千金》1958年拿了最佳剧情片,他们的宣传部就打造了12座小奖座,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所有的摄影服装编剧人员,每人一座,叫做‘12金奖’。隔年邵氏的《江山美人》拿奖,也弄了个12金奖。一开始这两家电影公司只是这样子互别苗头,接下来开始挖角。到了1960年代初期,同样的电影题材闹双胞,电懋先透露要拍《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果反而被邵氏抢先推出。”

喜剧大师卓别林赞美1954年中国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精彩。(互联网)

不知不觉,已故华人大导李翰祥1963年所导,凌波与乐蒂演出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下称《梁祝》),今年庆祝60周年纪念。第11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5月举行时,还特地放映了李翰祥这部当年横空出世的《梁祝》的复修版,并找了研究《梁祝》最透彻的台湾电影学者陈炜智来新与读者分享观点。

梁祝以鲜明的人物性格,曲折动人的情节,以及巧妙的故事结构而受到广泛喜爱。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艺术魅力,更是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例如李翰祥《梁祝》电影的成功,也使得凌波与胡锦演出的舞台剧《梁祝》受到欢迎。以梁祝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有何润东、董洁主演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志祥与梁小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志祥饰演的梁山伯比何润东还要苦命,固然前面与祝英台互生情愫,可是后面却被马文才折磨得实在厉害,不少看过的读者,认为很不忍心看下去。

梁祝是一个口耳传承的故事,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同窗三年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梁山伯因过度忧郁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锺启文下台之后,电懋要重新追上邵氏,陈炜智说:“电懋首先赶紧跟台湾要好,台湾要办第一届金马奖,选了《星星月亮太阳》为最佳剧情片,尤敏是第一届影后。电懋副总经理马上飞到台湾跟有关当局说,他会带尤敏去参加金马奖,让尤敏亲自来领奖,才稳住了公司的国际声望。”

金正日回国亲自选定这一剧目,还多次特别吩咐主创人员要“尊重原著内容”,从歌词到服装等细节都要反映出中国元素,同时不忘发挥朝鲜民族舞蹈与音乐的优点。也因他的催促,两国合作”梁祝“,达到文化交流。

陈炜智接受《联合早报》的访问,分享了《梁祝》的秘辛等点滴,以及该片为何成为不朽。

邵氏迟拍《梁祝》却抢先公映,成功因素包括善用摄影棚等。陈炜智认为是电懋的管理出了问题,“加上当时电懋有很多绯闻八卦啊等等,惹得女明星,听说包括尤敏,都飞来新加坡找陆运涛(电懋创办人)告状。这一告状惊动了大老板,才引发了总经理锺启文引咎辞职。”

香港电影《武侠梁祝》由吴尊(右)和蔡卓妍演梁山伯与祝英台。(邵氏机构提供)

梁祝影视作品

由李翰祥在1963年执导,凌波与乐蒂演出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年在各地创下惊人卖座纪录,改写华语电影发展史。在电影推出60年之际,台湾电影学者陈炜智分享这部经典作曾引起的抢拍风波,以及它如何改变台湾华语片的运作,包括制作、发行和上映。原本放映西片的高档戏院,都被《梁祝》攻占,引起的轰动可见一斑。

香港鬼才导演徐克1994年推出《梁祝》电影,由吴奇隆、杨采妮等主演。这部爱情片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提名第31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马楚成所导的电影《武侠梁祝》由吴尊、蔡卓妍、胡歌分饰梁山伯、祝英台和马文才。虽然取材于梁祝的故事,但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武侠梁祝》里都变成了逍遥派的人物,善于使剑,而马文才也变成遭祝英台辜负的痴情汉,颠覆了大家的印象。不少读者还认为,吴尊的古装造型俊秀,简直比阿Sa蔡卓妍还要“美貌”。

李翰祥到台湾发展,把邵氏片场的运作模式包括技术都带了到台湾。此外,他也开办演员训练班,培养了不少新人演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国联五凤”之一的甄珍。

“梁祝传说”自晋朝形成以来,主要流传于杭州、宁波等地,后来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和本地等,其影响力之大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属罕见。根据梁祝传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越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各种缤纷的文学艺术作品,构成了庞大的梁祝文化系统。2006年“梁祝传说”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炜智瞻仰邵仁枚的骨灰坛。(林方伟提供)
金正日曾被越剧《梁祝》打动到心坎里。(互联网)

陈炜智为了研究电影,曾多次自费到本地。这次受华语电影节之邀来新,也在本地友人的陪同下,到本地邵氏兄弟公司创办人之一邵仁枚的骨灰坛瞻仰等。他的最新著作《梁山伯与祝英台》将于6月5日在台湾发行。他说这本书费时两年完成,整理资料与撰文各一年,本来希望去年出版,可是没赶上,结果在《梁祝》60周年推出。

成功吸引知识分子

陈炜智认为,对于港台新马冷战时期的海外华人,古典文化在精神生活上是很重要的,尤其中国大陆马上要文革了。“60年代中国大陆已经风起云涌,艺术家一方面巩固他们最正统的戏曲文化,大量地拍戏曲片,另一方面特别是民族艺术家,躲到戏曲的怀抱里,不再去做太多现实的批判。所以《梁祝》的古典美一出来,恰好反映了当时当刻文化人的一个精神追求。金碧辉煌的古典世界无形中成就了许多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对一个精神追求的想象。”

《梁祝》开启华语片新制作

邵氏与电懋抢拍《梁祝》

《梁祝》成为经典作,因为它影响到很多层面。陈炜智说:“ 我欣赏《梁祝》的古典美。我们说每部电影成为经典一定跟它问世的年代时代息息相关,举个例子,1962年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是它讲的是一个孤傲的英雄。60年代初,尤其在英国,属于披头士的年代,孤傲的英雄、摇滚世代,都在探索你是谁我又是谁。《梁祝》推出时,香港、台湾、新加坡,不就是离散的华人社会,也是冷战时期的华人社会吗? 

电影专业毕业 主持电台节目

李翰祥所导的《梁祝》当年在各地创下惊人卖座纪录,改写华语电影发展史。梳着一头整齐短发,戴着一幅眼镜,颇有书卷味的陈炜智在明古连街一家咖啡馆受访,他打开话匣子聊到《梁祝》,眼神会发光。他说当年李翰祥帮邵氏抢拍《梁祝》,对打电懋(1965年改名国泰)由严俊导,李丽华、尤敏分饰梁、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前者的成功使得邵氏在后来电影制作上的成果超越了电懋。

台湾电影学者陈炜智分享《梁祝》电影的点滴。(卓祾祎摄)

早期台湾娱乐圈在华人地区有强大的影响力,李翰祥是幕后功臣之一。他执导的《梁祝》爆红后,也开启了台湾的华语片,包括古装片的全新制作。陈炜智说:“《梁祝》也改变了台湾电影产业的运作,包括制作、发行和上映。原本放映西片的高档戏院,都被《梁祝》攻占下。”

纽约大学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Arts)电影研究所(Cinema Studies)毕业的陈炜智,2003年至2014年于北美《世界日报》撰作每周专栏《百老汇》,2006年起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他从2017年开始在台湾电台——IC之音竹科广播策划、主持《台湾电影笔记》节目,三度入围广播金钟奖,并于2018年获颁最佳艺术文化节目主持人奖。他现为琼瑶家族筹备中之文创团队执行长。

卓别林看此片时情绪异常激动,甚至流下男儿泪,原本过后要放映的《白毛女》就没再放映。卓别林发自内心地称赞:“这是一部贯穿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好片子。色彩好,范瑞娟女士更好,有表演天才。”范瑞娟是中国演员,在片中演出梁山伯。

因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65岁的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在1954年隐居瑞士日内瓦以东一栋湖边别墅里。当年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到瑞士,卓别林在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时,有机会看到中国代表团新闻处在各国记者招待会上放映的1954年中国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朝鲜血海歌剧团的《梁祝》曾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一起在长安街的两头,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演绎这个中国古老的美丽传说。据说在2010年“中朝友好年”,当时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时任中国主席胡锦涛的陪同下,在北京观摩了茅威涛主演的越剧《梁祝》中《十八相送》的一段表演,赞赏不已,因而促成这样的机缘。

卓别林金正日都爱梁祝

他说闹双胞胎一直是华语电影史上很恶质的一种竞争,从无声电影时代就开始。“1940年代李丽华刚出道,有公司要打击其他公司的周璇版《三笑》,就用李丽华来演他们自家开拍的《三笑》。”

《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中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广为流传,因为它透过两名主角提倡了求知学习,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扣人心。

“《梁祝》1965年在纽约上映,《纽约时报》给了很不错的影评,写说服装美布景美音乐美整部电影就是美得不得了,不过却也写到美国观众没办法在这部电影里,看到正打得如火如荼的越南战争。这个影评让我吓了一跳,原来美国的精英观众期待在当时当刻的亚洲电影中看到亚洲发生的事情,也就是美国观众关心的越战,可是《梁祝》没有。我就在想,《梁祝》没有越战,那《梁祝》有什么呢?《梁祝》有古典美啊!”

陈炜智说当年《梁祝》在台湾上映时, 因为片子讲精神,也吸引到知识分子。“几位国家级的大教授,包括宪法大学者、史学大学者,完全忘记了自己教授的尊严,像小影迷一样,在报纸上发表了热情的评论,也掀起了更大的浪潮,所以《梁祝》完完全全在台湾打中了凡夫走卒、婆婆妈妈、中产阶级,还打中了平常不进戏院,不看华语片的人,以及只看西片和日本片的高级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