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报告认为央行此举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将转向全面宽松。“现在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基本恢复,社会融资和货币供应量(M2)增速基本达到央行的合意目标,经济整体处于复苏进程,转向全面宽松没有太大必要性,反而会引发新一轮的资金空转套利,非央行所愿。”

中国人民银行前晚(6月30日)宣布,从7月1日起下调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支农、支小(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10年来首次下调再贴现利率,今年来第二次调低再贷款利率。

王军认为,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适当补偿银行所承担的小微、三农贷款信用风险,促使更多资金直达实体经济。不过,由于这部分资金规模有限,央行此举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影响,“主要是向市场传递了货币政策仍将在维持稳健取向的同时,保持更加灵活适度的信号。”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上周召开第二季例会时要求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包括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达性”。分析认为,本轮调整符合会议提出的发力方向,在加大力度向实体经济输血的同时,避免大水漫灌的后遗症。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和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相比,调低再贴现和再贷款利率释放的流动性规模较小。今年来央行通过先后三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3450亿新元),而此次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大致相当于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45亿元。

再贷款和再贴现,是金融机构从央行获取资金的两种途径。前者指的是央行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后者则是由央行买入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票据。降低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相当于降低银行向央行借贷的成本,也让银行有动力以更低利率向客户发放贷款。

粤开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报告指出,从6月的高频数据和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来看,整体经济正从疫情中逐步恢复,但小型企业PMI反而陷入萎缩,说明这类企业的生存环境依然不佳。央行本轮利率调整有助于保小微企业和稳住就业盘。

中国央行在下半年开端并未如市场期待般“降准”,而是通过下调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向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进而带动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下行。分析指出,此举符合上周末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提出的发力方向,即提高货币政策的直达性并实现精准滴灌。这也预示着,除非经济压力明显加大,否则央行年内可能不再出台大规模宽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