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指出,因为12月原油价格下跌,而且油价变动带动煤炭、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价格的共振,导致12月PPI同比涨幅的放缓超出市场预期。

综合路透社、彭博社和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10日)公布,12月PPI同比上涨0.9%,CPI同比上涨1.9%。两者均低于11月的数据和经济学者的预估中值。

以汽车市场为例,由于信贷紧缩和经济前景不明朗,中国消费者信心不足,此前连续增长了2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去年首度出现萎缩。

原油跌价影响煤炭及黑色有色金属价格

(北京综合电)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去年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幅连续第六个月放缓,并创下逾两年来低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也跌至半年低点。分析人士预计,PPI今年恐将加速下探,并再次出现负值。

分析指出,尽管通货膨胀下行是经济增速回落的必然结果,且目前风险整体依然可控,但中美贸易战悬而未决,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升高,让转型调整期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PPI下行趋势明显,今年不排除再次出现月度负值,工业品通缩有可能幽灵再现,将极大影响上游企业利润和就业状况。”如果未来“紧信用”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甚至延续的话,那就需警惕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相互增强的风险。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预计,CPI不会陷入通货紧缩,PPI则会,这是经济增速下行的必然结果,不必过度担心。

中国面临通缩威胁,不仅会挤压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将对全球价格涨势构成压力,进而对其他经济体造成伤害。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称,中国经济放缓,意味着中国对韩国的电子产品、欧洲的奢侈品和名牌汽车,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弱。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今年中国国内需求难以显著走强,需求拉动PPI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预计PPI平均涨幅将降至0.5%至1.5%,不排除有的月份可能出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