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查询发现,这家公司是做厨房用品生意的。

主妇给10元获环保袋

曾先生说,少女也带着一张宣传单,依稀记得上面注明可捐5元至50元不等的金额等内容。他拒绝少女后,对方就继续敲邻居家门。

珊迪说,对方收到钱后给了她一个蓝色环保袋。

据此前报道,截至2022年12月,本地共有2379个注册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在沿街挨户募捐时,义工或工作人员须携带相关证明,供公众查证。 

居民曾先生(33岁,金融业者)告诉《新明日报》,他当时与家人都在家,一名少女独自来敲门。

居民珊迪(52岁,家庭主妇)告诉记者,当天她听说对方是为善事募捐,就给了10元。

慈善法令下注册的慈善机构、学府和宗教组织等捐款豁免缴税的团体,以及经慈善总监批准的海外慈善募捐项目,可豁免申请沿街挨户募款执照。其他团体则须向警方申请执照。

公众若遇上任何非法贩卖行为,可通过网络表格向食品局举报,并提供详细信息以便调查 。

郭先生(50岁,IT人士)说:“我当下在忙,对方找我捐钱,我就直接拒绝了。”

律师:募捐须持执照

食品局:无照挨家卖商品属非法

受访律师指募捐必须先获执照,否则触法。

“我不清楚她是否是骗子,但只要能帮到人就好。”

延伸阅读

曾先生则说,少女自报的英文名字与她出示的公司资料上的一名股东同名。

“她说是要为辍学以及有前科的年轻男女提供帮助,向我募捐。”

任何人未持执照在公共场合或沿街挨户筹款,罪成可面对最高5000元罚款,或最长两年监禁,或两者兼施。

蓝国庆律师受访时指出,上门者即使没讲明自己来自慈善机构,仍可被视作募捐行为。

记者走访时得知,其他居民当天也遇到这名少女上门。

新加坡食品局受询时指出,在环境公共卫生法令(Environmental Public Health Act)下,无执照挨家挨户销售商品或食品属于非法贩卖行为。

这起事件发生在上星期四(1月2日)晚上约8时43分,地点在大巴窑中路第79E座组屋。

“募捐都要获得募捐执照,否则会触犯条例。”

少女称要帮辍学及有前科的青少年,挨家挨户上门募捐,居民指对方没有募捐执照,仅出示一家卖厨房用具公司的注册信息,最后决定报警。

“我认为对方言语误导,使我们认为她来自慈善机构,却没有募捐执照。那间公司是私人公司,去年11月才刚成立。对方后来也承认没有募捐执照。我后来选择报警,希望公众提高警惕。”

曾先生要求查看募捐执照时,少女出示了一个QR码,内容是一份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的公司注册资料。

珊迪给了对方10元,获得一个环保袋。(严思莹摄)

有居民给10元,换来一个环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