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选出的年度关键词则是“松弛感”,包括对收到的工作短信“已读乱回”,自驾堵在高速路上时下车遛狗等。据微博统计,过去一年有1.2亿条贴文提及“松弛感”相关词汇。

珠海越野车撞人事件发生一个半月后,肇事者樊维秋上周被法院判处死刑。但这起导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的骇人事件,至今还有不少疑点没有解开,给当地居民造成的创伤也尚未愈合。

上个周末新加坡揭晓年度汉字“灾”后,我心血来潮地搜索中国的年度汉字,发现由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主办的“汉语盘点2024”,已在12月20日揭晓结果。

此外,也有中国网民围绕社会热点来归纳年度字词。有人说,山西警方通报女硕士走失事件时用的“收留”一词令人印象深刻,也有人提议“远洋捕捞”“油罐车”“夜骑开封”等新闻事件关键词。

在《联合早报》“字述一年”评选中,以大中华地区为主的海外读者将“仇”字票选为年度汉字,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去年多起无差别袭击事件凸显的戾气,以及给民众留下的阴影。

上述结果令一些中国网民感到难以信服。有网民在新闻评论区发问:“这些词是在哪里流行的,新闻联播里吗?”还有人调侃:“原来年度字词也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根据B站解释,当一个视频里有好事发生,例如考试上岸、入职升职、表白成功时,其他用户就会纷纷发出“接”字弹幕,​​​沾沾好运。例如,一个拍摄学霸查询高考分数的视频里,满屏都是“接接接”的弹幕,仿佛把视频当做网络祈福殿。

揭晓仪式上,“智”当选年度国内字,“新质生产力”当选年度国内词。活动还发布了2024年度10大流行语,包括“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立德树人”“巴黎奥运会”和“全球南方”等。

除了官方机构,一些社媒平台也在岁末盘点年度字词。小红书的年度关键词是“抽象”,指年轻人以轻松、无厘头的“抽象文化”,解构生活中面对的意外和困境。例如有人摔倒在地,选择“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睡觉”;还有人发现学校水管爆裂后不是立即躲闪,而是张开双臂迎接“洗礼”。

希望高层的表态转变,成为破解千头万绪难题的契机。期待新的一年,是打破沉闷、拨云见日的一年。

沉闷的社会氛围,或许缘于不明朗的经济形势,以及由此导致的舆论管控收紧。而越收越窄的言论空间,是否又反过来打击市场主体信心,使得社会情绪缺乏出口,助长戾气扩散?

有没有一个汉字或词语,能概括过去一年的中国?

延伸阅读

对新闻人而言,过去一年的中国,笼罩在一片沉闷之中。民众被禁止与媒体交谈,经济师被删号禁言,愿意受访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少,互联网上的中文内容也消失得越来越快。年初的“两会”(全国人大与政协年会)上,连总理记者会这个少数可以直接观察中国高层的窗口都被关闭。

对于庞大而复杂的中国,或许难以用一个字词精确概述过去一年的变化。但各种“关键词”折射出的现实,是这一年里宏观局势不确定性增多,民众的焦虑和无助感加剧,这些都是当局应该直面的问题。

端传媒则引述受害者家属说法称,他们被要求不得联系其他受害者,不得接受媒体采访,否则政府发放的抚恤金和后续赔偿都会被撤回。

还有人认为,“历史的垃圾时间”最能概括2024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复苏乏力、楼市持续疲弱、股市很长一段时间跌跌不休。“历史的垃圾时间”在网上盛行一时,表达中国民众在大环境下的个体无力感。

和“唱响光明论”的官方版本相比,社媒平台的年轻用户通过年度关键词展现出的,更多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无奈感。生活已经如此艰辛,索性松弛躺平、玩玩抽象。如何改变现状?发个弹幕“接好运”吧。

视频网站Bilibili公布的年度弹幕则是“接”字。B站统计显示,2024年全站用户共累计发送“接”超576万次。

2024年,小红书上和“抽象”相关的笔记超过1000万条,“玩抽象”的评论数则超过1.6亿条。

家住珠海的朋友发来外出散步时拍到的照片:一所学校门前立着十多个黑黄相间的隔离墩,把校门围得严严实实。朋友说,一年一度的珠海马拉松在事件发生后取消,与此同时,城市里增添了许多巨大的石墩。

到了年底,决策层会议终于承认中国经济“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包括内需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并强调要主动了解民众和企业诉求,积极解决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