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本月中旬公布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首份政府文件,明定多项工作任务和相应牵头与责任单位。受访专家说,这份官方指令,有助重庆政府走出无法有效调动资源、推进该新通道建设的困境。
在2019冠病疫情趋稳后,重庆经济引擎近期重启,聚焦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重庆政府官网本月10日也发布《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这是新加坡与中国政府双边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的“南向通道”,在2018年更名与升级为辐射面更广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两年多后,重庆市政府针对该通道建设出台的首份政府文件。
这份指导性文件从六方面,包括加强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等,为重庆各政府部门、国企等布置31项任务,每项任务分别具体指明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脱胎于中新重庆项目旗下“南向通道”的陆海新通道,位置穿越中国西部腹地,将“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战略地位。
2018年11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新之际,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签署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新名称意味,这条通道的范围与方向可以更广泛与多元。
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一新名称,则首见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去年8月公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简称《规划》)。这份中央文件提出在2025年和2035年,先后基本建成和全面建成陆海新通道。
三年来在中新项目框架下陆海新通道建设成绩不俗
重庆市政府的《方案》则基于上述时间表,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智能便捷的陆海新通道,重庆至广西北部湾出海口的两条主通道集装箱运量达到30万标箱(陆海新通道共三条主通道,另一条则起于成都至广西北部湾出海口);班列与跨境班车开行数年均增长超过15%;客货运航线达到50条;建成与亚细安国家产业合作示范区三个。
重庆过去三年在中新项目框架下,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绩不俗。其中,重庆市长唐良智今年1月作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中欧班列(重庆)开行超过1500班,运输箱量和货值均增长48%。
一直关注陆海新通道进展的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上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重庆最亮眼的成绩是在陆海新通道上带动很多稳定开行的物流线路,形成很大辐射力。陆海新通道热度长期不减,也让很多基础设施能量被释放。
但这期间重庆没有明确的政府指导性文件,李牧原指出,这对开展工作非常不利。“重庆一直是采用中新两国高层的会议纪要和谅解备忘录,作为指导中国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文件,是不符合政策发布程序的,没有办法调动各方资源……其他地方可参与可不参与,因为没有政治上的要求。”
这也是为何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虽早在2017年8月就在重庆签署框架协议合作共建南向通道,但毗邻重庆的四川却去年10月才正式加入的原因。
中央政府出台《规划》自上而下布置任务后,西部各省区市对建设陆海新通道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方案》对重庆内部则起到与《规划》相同的作用。李牧原说,这为政府各部门单位、国企提供行动指南和路线图,明确他们在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角色。
中新重庆项目牵头公司——中新互联互通(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泗棕受访时则说,《方案》是对《规则》的直接回应,向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通报重庆的具体机制、指标及任务对口单位。
建议大力提升通道物流节点加大对亚细安影响力
重庆这份《方案》由李牧原团队负责起草,其中也指出重庆过去三年推进陆海新通道时的其他不足,建议重庆未来大力提升通道上物流节点带动贸易市场的能力,同时加大对重庆主城区以外区县的覆盖面,以及对亚细安市场网络的影响力。
李牧原形容,这是基于过去三年对通道的认识,“集中给重庆出的一副药方。”
为陆海新通道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也是《规划》的重点之一,其中要求重庆负责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协商解决通道区域合作事项。
《方案》规划到2025年,全面建成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包括牵头“13+1”(西部12省区市与海南省,以及广东省湛江市)建立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区域合作。
重庆市上月已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唐良智和常务副市长吴存荣分别担任正副组长,成员包括政府高官和国企高管。
李牧原指出,中国过去建设物流通道,地方行政割据经常导致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等问题。她认为,建设运营组织中心有利推动有序竞争,协同各省市区的创新政策、多式联运标准规则及信息网络,让这些新措施产生经济价值。
成渝互动受关注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上月召开会议审议《方案》的讲话中,首次将陆海新通道与成渝经济圈联系起来,这两项国家战略未来的互动随即引发关注。
陈泗棕说,陆海新通道与成渝经济圈可被行销成单一市场,妥善规划也可避免资源重复设置。
在李牧原看来,陆海新通道与成渝经济圈两者互补性很高,重点都在打破行政边界,促进经济要素快速流动。她建议,成都和重庆推进经济圈和通道建设之际,应从以往的竞争关系转变成竞赛关系;双城无需形成分工,大可各自大力建设物流资源。
她对“竞赛关系”解释说:“竞赛结果是大家水平都很高,而且要素快速集结……物流资源多了,产业资源自然丰富,最终是知识、人力资源快速流动,这恰恰是内陆地区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