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复航“无目的地海上游“的海洋量子号游轮,12月9日就因为一位客人疑似感染冠病,而不得不提前一天返航,直接影响到游轮上的1680名乘客和1148名船员的后续行程安排。
媒体及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多篇关于领取100元旅游消费劵限制多、不便民、不亲乐龄人士的评论。《联合早报》言论版12月8日王昌伟教授的文章《勿把“帮”变成“防”》,更是疾呼相关政府部门在执行层面打破惯性思维。
对于急需输血及提振士气的旅游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实况危机演习,相关政府当局及游轮业者对于事件的危机处理是严谨且达标的,值得称赞。
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产业链闭环的旅游产品购物、旅客餐饮、交通导览等相关产业及从业人员同样“嗷嗷待哺”,尽可能扩大旅游消费劵的使用范围,尽可能让消费劵在更多产业领域流通,也是旅游局应该携手其他政府部门及机构去努力的方向。
贸工部长陈振声就此发表评论,指出恢复经济活动必须具备风险管控策略,不能为了确保零风险而什么都不做。部长的表态及时而清晰,尽力在资讯透明、病源可追踪、病例可医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持国内经济活力,才符合我国的经济战略及整体利益。
陈振声日前就提出,政府将借调更多公务员到私人领域见习,以实地了解情况和交换点子,协助政府与企业建立互信及对话的“实践社群”。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政府也可尝试从私人领域“借将”,让更多有实际操盘经验的企业家参与治定相关经济决策。
要让“不可能”成为“可能”,除了相关业者须要跳出舒适圈,政府相关部门也须要跳出思维定势(Think outside the box),适应新常态,敢于创新敢于试错。也正因如此,我国经济复苏是否成功,“重新探索新加坡”主题活动恰逢其时,成为了一块试金石。
12月也是“重新探索新加坡”国内旅游主题活动的起跑月份。为此,政府投入了4500万元扶持相关业者,并拨出3亿2000万元作为“旅游消费劵”发放给所有成年公民每人100新元,目的是让沉寂已久的旅游相关产业链动起来,逐渐恢复元气。
必须指出的是,新加坡2019年全年的旅游收入达到271亿元,而旅游产业链涵盖了餐饮、酒店、零售、会展、娱乐、交通运输及旅行社等等企业,整体贡献了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约10%。在疫情阴霾不散,缺乏国际游客的大环境下,如何用3亿多元的政府预算作为杠杆,去撬动近百倍的市场大饼,是一场艰巨的“不可能任务”。
(作者是亚太区域集团公司总裁)
新加坡背靠的只有大海大洋,是一个缺乏天然资源的小国,后疫情时代,劳资政三方自下而上,都必须跳出“做多错多”的迷思,在经济发展领域积极有为有担当,从而在国际竞争赛道上继续保持先发优势。
不中立的交易平台,就无法避免类似于“K记炸鸡必须在M记快餐店购买”的业者直接利益冲突,在数码经济浪潮的推动下,绝大多数国内景点、酒店、旅行社都有自己的线上预定平台及线下服务门店,让大多数业者“自废武功”,并把消费者全部推向五个拥挤的专用通道,是否是最佳方案?同时销售佣金的成本最终将转嫁给终端消费者,也无法刺激市场买气。
从旅游相关从业者的角度,旅游消费劵的领取渠道及使用范围、方式,同样值得商榷。首先,消费劵只能在指定的五个网上旅游预定平台上,选择已经获得旅游局批准的产品或配套。所有其他的景点门票、酒店住宿、旅行社行程必须通过这五个平台上架产品,产生销售后还必须支付给相关预定平台一定比例的销售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