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间偏左的工党得票率只是49.1%。根据民调,阿德恩在选前所得到的个人认可率则是55%。新西兰国会有120个席位,预计工党可以分配到约64席,稍微过半。但就该国的实际政治情况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算是罕见,是“非常态”。
然而,这种独特的政情或许已在悄然地变化。7月大选所出现的一些苗头,显示有更多的人不愿再接受这样的叙事,他们渴望别人的政治常态。一个最明显的迹象,是有更多的所谓社会精英决定投入反对党的阵营。工人党本届大选的候选人和中选议员,其实都属精英阶层。
真正“变质”的是我们的社会。说来有点反讽,因为社会的“质变”,其实是行动党执政成功和大专教育普及的结果。简单说这就是一种在僧多粥少的必然现象。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学生在社会上属于稀有品种,社会也很容易容得下所有的精英。如今大学生满街走,博士也多的是,竞争自然更加激烈,而且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你有学位,我也有学位,你我同样是莱佛士书院或英华中学出身,留过洋,镀过金,为什么你能当大官,我就不能?其结果必然导致不同精英集团的出现,互争长短。
说是行动党变质了吗?迄今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行动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团队,基本上是秉持了第一代人所立下的政治传统,这基本上是没有疑问的。目前已经接过大部分政府重担的第四代领导团队,其成员是四五十岁左右的一代,这一代人基本上还深受建国一代政治元勋的精神感召,比方王瑞杰就曾当过建国总理李光耀的首席个人秘书,并深切了解新加坡的脆弱性和投身政治的重大使命。因此,我们可以相信,他们也会尽力秉持行动党一贯的政治传统。
首先,这是新西兰于1996年实行混合比例代表制以来,第一次有政党夺得半数以上议席,可单独执政(即不必和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其次,这是工党这个老牌政党70年来斩获最多的一次。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政治评论员爱德华兹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这其实也正是新加坡政情的独特之处。一个在不正常情况下诞生的国家,一个原本没有条件独立的蕞尔小岛,在别人眼中很多事情是不按牌理出牌,却从一个不可能的国家,发展为一个成功的国家。而这么多年来,大多数国人也接受了这样的国家叙事:独特的国情需要独特的治理,包括一党独大,和没有被人视为“常态”的政党轮替。
工党成立于1916年,在当时是一些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的联盟。它是新西兰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其主要对手国家党(National Party,成立于1936年,中间偏右)这回的得票率是26.8%,可获得约35席。其他较小政党,新西兰行动党得票8%,绿党7.6%。
新加坡并不是共产国家,所以根本没有一党专政这回事。行动党多年来能主导新加坡政治,独树一帜,有很大的历史偶然性,也说得上是几代新加坡人的福气。
新西兰人口500多万,选民约350万,和新加坡差不多。不过,他们没有强制性投票,这回选民的投票率达到82.5%,比2017年大选的79.8%来得高。选民投票的意愿高,说明阿德恩执政三年深得人心,而她处理疫情,火山爆发事故,以及回教堂大屠杀案的手法,也得到多数人认同。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诸多民主社会的政治常态,两党或多党恶斗是家常便饭,一党独大的情况几乎没有。所以,一个问题必然接踵而至:新加坡的一党独大局面到底能维持多久?或者说,新加坡的政治独特性能维持多久?
根据新西兰的选举制度,每个选民有两张票,一张投选自己所属选区的议员,另一张则是投给自己属意的政党。简单说,一张政党票,一张议员票。这是新西兰自己的制度创新,它让得到一定票数的政党,都可按比率分得一些席位。
此外,其他反对党也出现了好些精英面孔,包括学者,以及一些因为种种原因而反现行体制,或是脱离现行体制的前体制内精英。这些苗头是否预示,行动党在未来大选中,将面来自反对阵营越来越强大的挑战。
相形之下,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7月的大选中,可说得到选民更大力的委托。行动党61.23%的总得票率,照理也应算是狂胜了。但媒体的报道和解读刚好相反。理由是行动党在这次大选中的得票率,比2015年大选的69.9%少了8个百分点,且又多失掉一个集选区。行动党向来赢得绝大多数国会议席,以及接近70%的选票,本来是民主世界中的“非常态”,久而久之反而被视常态。因此,这次选举结果被视为非常态,转折点。
就我们这些建国一代人来说,相信多数仍然希望一个不变质的行动党持续执政,持续带来良政和善治。但所谓世事无常,世间的事物也有其发展的规律,非人的意志所能逆转。而这却是第四代政治领导团队难以回避的挑战。
在10月17日的大选中,新西兰总理阿德恩所领导的工党(Labour Party)获胜,蝉联执政三年。几乎所有西方的英文媒体,都形容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它们所用的形容词包括:landslide victory,resounding win,thumping election win,historic election win,翻成中文的话,也就是大胜,大捷,狂胜,历史性的辉煌胜利。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