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独当一面参加各种专业性的工商经济活动。
认真地说,凡是经过高中华文课程熏陶的学生,不论是主修还是副修程度,大多已超过初级华文课程的范畴。因此,他们的华文功能指标,应该比初级华文课程更上一层楼,有更宽广的发挥空间。以下是一些例子:
三、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可以参与各种跟历史文化有关的讨论,并能以流畅的华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级华文课程的功能
(作者是前教育部华文专科视学、前教育部课程发展署中学华文教材组主任)
三、学生能否明白华语电视和广播特选节目的主要内容,并以华语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初级华文课程的社会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修读高级华文课程的学生,有些还修读《中国通识》。有些学生也可以选择性参加文化浸濡班。这些辅助课程无疑会大大提升修读高级华文课程学生,对母族文化历史的自信,加强他们应用华语文的认知水平。由于不是考试科目,让学生修读这些选择性课程,人数只限于一部分高级华文的学生。
一些指标性的活动,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事件应对、处事待人等方面,处处都能彰显语文学习的实用功能。譬如:
独立建国以后,新加坡双语双文化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定型化,即以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并强制性学习母族语文。“英语+母语”成了双语教育的主要框架。
中四考试完毕后,一部分学生选择到理工学院就读,另一部分学生到初级学院就读高级中学课程。高中华文课程在体制上有一些改变。华文课程分为主修和副修两种,副修的华文属于高级华文(H1),供没修过高级华文的快捷/普通班学生修读。主修华文课程包括华文和文学(H2+H3)两个部分,让中四已读完高级华文的学生修读。
以上各种指标性的活动,有不同的难度和宽度,的确不容易全面掌握。不过,通过这些指标性的活动,我们可以检视或确定学生经过初级课程后,是否已经踏上语文实用功能的阶梯。
目前,中小学的华族母族语文教学,基本上有两个不同的配套,一个是基础式的初级课程,另一个是特选式的高级课程。顾名思义,两个课程的最大差异,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深浅高下之分外,在实质功能上前者更强调语文技巧的掌握,后者重视语技专业训练,也增强学生对母族文化内涵的认同。
高级华文课程无论在课程内容和语技训练方面,都比初级课程具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内容多样化,除了能充分反映现实环境的时事报道、本地文学佳作选读外,还容纳了许多蕴含母族历史和文化的资料,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意识和价值观,有基本的概念和认识。
一、学生能否以流畅的华语讲述内心的喜怒哀乐?
其实,华文课程除了初级(普通和快捷)课程和高级华文课程外,还有为特殊背景出身的孩童而设置的基础特别课程。这些华文课程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孩童,学习不同程度的华文。因此,虽然强制华族学生修读华文,但没有要求“每个孩子都能达到母语学习的最高水平”。
双语和双文化究竟有什么功能指标,可以作为学习遵循的发展路向?对根据不同理念以学习语文的人来说,问题可能会有诸多不同的答案。原因是,每个人对语文的实践功能如果有不同的要求,他的语文学习指标、深度和广度也会有所区别。
四、学生能否自主阅读华文报章、杂志和课外读物?
教育部长黄循财在“母语学习论坛”上指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达到母语学习的最高水平,我们也不必要求每个孩子做到,而是让孩子尽可能学习,达到自己能应付的最高水平。”
目前,能到初级学院就读华文课程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选华文为主修的,更是少之又少。他们虽说不上是华文的精英,但绝对是双语的翘楚。他们像是守城的三百壮士,能否坚守新加坡双语双文化的城堡,成败就得看他们的表现了。
五、学生有没有信心积极参加以华语为主的社区活动,并作出一定的贡献?
对华族来说,华语一直是不同方言群体的共通语,所以被推为华族的“母语”(mother tongue)。推广讲华语运动后,华语的确暂时取代了方言的强势地位;但时移势迁,根据去年的统计,华族改用英语作为家庭用语的人数已经暴增到73%。换句话说,在理论上,目前华语已经不足以成为73%华族的“母语”了。因此,强制学生学习华文的必要性,“母语”一说似乎已经很难找到自圆其说的立足点。为了维持一贯的双语双文化政策,我们不妨改弦易辙,把“母语”称为“母族语文”(ethnic language)。
所谓“十年磨一剑”,语文是传承思想意识的工具,须靠后天主观的潜心磨练,才会成为专业的利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初院毕业后,学生能不能达致上述华文课程的功效指标,胥视个人的历练和功力。
四、经过浸濡或深造课程后,可以进行学术研究,发表研究心得。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多语和多文化是我们最显著的社会结构特征。独立建国以来,双语和双文化一直是我们的既定国策,也是语文教育的既定目标。
二、经过训练后,可以从事以华文为主的专业文化工作,如影视和广播、新闻传媒、文创艺术、语文教学等。
五、参与社区有关母族文化活动团体,积极负起文化传承和双语社会的使命。
初级华文课程包括普通和快捷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强调语技的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固然多样化,但为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环境的了解,课本选择了不少具本地色彩和社会意义的课题。整个课程在积极训练听、说、读、写等语技的同时,更强调语技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二、学生能否在社区里,如商店、小贩中心、娱乐机构等场所以华语跟人交流和沟通?
对多数学生来说,考试及格也许是他们最主要的目标。学生在掌握听说读写的语技后,能否在离开校园后进一步体现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才是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