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有更大政治影响力

9月19日,泰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数万民众聚集在首都曼谷市中心,表达对国家缺乏民主和民生危机加深的不满,成为自“红衫军”运动以来,泰国参与人数最多的示威游行。在泰国政治反对力量摇篮——泰国国立法政大学,也有数百名示威者举行集会。

这次示威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在反对军人干政的同时,还包括反王权的政治诉求?泰国各政治反对派在示威中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示威会对泰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前所述,军人集团敢于肆无忌惮的干政,与王室的支持或默许是分不开的。许多泰国民众也对军方与王室几十年来的政治勾结心知肚明。因此,人民也对王室日渐不满。

示威运动中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则是以精英人士为骨干、市民阶层为主体的政治反对派。这股势力曾经和代表农民阶层、民粹主义者的达信派系势同水火。如今,他们看到军人集团对民主政治的威胁,选择了与达信派系联合反抗军人干政与王权政治。

军人则是泰国政治的又一关键角色。泰国是世界上发生军事政变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军人干政是常态。自1932年泰国政治现代化开启以来,共有超过60年是由军人或军人集团领导政府,远超文官政府的执政时间。

2019年,军政府又一次宣布“还政于民”,举行众议院选举,但通过行政手段,将参议院的250名成员全部换成军人集团及其支持者,并规定首相由参众两院共同选出,变相让军人集团牢牢掌控两院总席位的多数。后来军方的巴育也的确依赖这样的政治设计,成功当选为泰国首相。

今日的泰国却不同往昔。首先,德高望重的蒲眉蓬已逝世,新任泰王哇集拉隆功在继位前就声誉不佳,继位后不仅没有其父的威信,家庭又传出丑闻。这让泰国国民对王室的敬畏大不如前。随着泰国人民民权意识的觉醒,对王室与军人勾结不满的日益加深,如今终于爆发了既反军人干政又反王权的大规模示威运动。

不过,达信有着超过半数选民的支持,通过民主方式无法使他下台。于是2006年就发生了王室默许下军人发动的政变。政变后,达信被迫流亡海外,他的泰爱泰党也在不久后被勒令解散。

(作者是《中国战略分析》杂志撰稿人/国际政治研究者/作家)

今年2月,受军方影响的泰国宪法法院,还下令解散议会第三大党、鲜明反对军人干政的未来前进党,并判决其党魁塔纳通等11名主要成员禁止参政10年,议员资格也被剥夺。这与此前宪法法院解散达信派系的泰爱泰党和人民力量党的举动如出一辙,根本不是法治的体现,而是带有强烈倾向性的政治判决。

名义上,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与英国等君主为“虚君”的国家不同,泰国君主对政治有着更大的实际影响力,在国家政治体系和泰国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故前国王蒲眉蓬依靠非凡的个人魅力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多次介入重大政治事件并建立了崇高的政治权威,也让泰国政治中的君主主义色彩愈加浓厚。

这些人普遍有着较高的学历和公民素养,尤其是当中的年轻人,普遍有着比老一代更强烈的民权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他们希望泰国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而不是在军人与王室的阴影下生活。

不满军人集团腐败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本次示威有人喊出了“打倒封建、人民万岁”的口号,带有强烈的反王权色彩。虽然泰国经常发生示威游行,但多是针对军人或世俗政府;本次示威是自1980年代以后,罕见地表达了反王室立场的街头运动。

泰国人民对军方的不满,不仅因为军人破坏了民主,还在于军人集团腐败和对国家各种资源的垄断。泰国军人每次干政,军人集团都占据了大量关键职位,捞取了大量财富。泰国副首相兼国防部长巴维在就职仪式上戴名牌手表,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就足以说明人民对军人集团奢侈腐败有多么愤怒。

因此,这次“还政于民”是有限度的,是以保障军方掌握政治主导权为前提的。这次示威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对军人集团破坏民主、操弄政治、公器私用、打压异己的不满。

由于军人在打击叛乱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军人集团在泰国位高权重。泰国的军人集团在追求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对政治民主较为冷淡,甚至往往为一些政治目的而不惜破坏民主进程。最臭名昭著的,无异于发生在1976年的“法政大学大屠杀”,军人和右翼准军事组织杀害了46名学生,逮捕了超过3000人。

本次示威活动的参与者,自然少不了与军人和王室都结过仇的达信派系。达信派系虽屡遭打击,但已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他们依旧顽强地在泰国政坛生存。如原由英叻领导的为泰党,就在2019年大选中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达信派系当然希望早日将军人主导的政府掀翻,并且为达信和英叻“平反”。他们的动员能力是惊人的,2010年“红衫军”示威就展示了其人数之多、行动力之强。这就注定了本次示威中,达信派系将扮演重要角色。

泰国人民对军方的不满,不仅因为军人破坏了民主,还在于军人集团腐败和对国家各种资源的垄断。泰国军人每次干政,军人集团都占据了大量关键职位,捞取了大量财富。

当1990年代崛起的达信,赢得占泰国人口多数的农民阶层的广泛支持,并于2001年当选首相后,泰国王室和军人又有了共同的对手。达信的声望卓著让王室忧虑,长期操控泰国政局的军人集团同样对达信不满。

但此时达信在泰国的政治势力已是根深叶茂。2007年“还政于民”的大选,达信派系的人民力量党大胜。结果军人和王室又通过操弄司法,由宪法法院裁定解散该党。2011年,由达信的妹妹英叻带领的为泰党,代表达信势力卷土重来,再次赢得大选,英叻当选首相。2014年,军方再度发动政变,英叻也被迫流亡。此后泰国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军政府时期。

但在以前,由于蒲眉蓬的崇高声望,以及国民尊崇王室的心理,绝大多数国民并不愿直接批评王室。蒲眉蓬在任期间,经常以开明君主的形象示人,还曾亲自调停军人与平民的冲突。同时,极少数敢于批评王室的泰国政治活跃人士往往会领受重刑,刑期最长达35年。在“恩威并施”下,国民对王室的评价内容多为赞颂,对负面问题则三缄其口。

但目前看来,泰国军人干政和君权过大的现实,很难因这场抗议示威而有根本性的改变。军人集团在泰国根基深厚,干政传统“历史悠久”,在政坛、商界的利益网络盘根错节,无法猝然拔除。王室更是有数百年历史,虽然如今有所颓败,但在大多数泰国人心中仍是国家存续的象征,是臣民的守护神。如今反王室的、参与示威游行的民众,只是“不沉默的少数”而已。

军方与王室之间则有着很微妙的关系。1932年旨在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就有军人参加。在更多时候,泰国的军人集团是王室一方可靠的政治盟友,是捍卫君主制的坚定力量。如在上世纪下半叶,泰国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以泰国共产党为首的左翼势力主张废除王室、实行共和制,而军人是镇压左翼势力的主力军。如1960年至1980年代泰国军方对泰共武装力量的成功围剿,才让一度摇摇欲坠的王室重新树立了权威。

谈论今日的泰国示威,必须回溯它的政治史。虽然自1930年代起,泰国(当时国名为“暹罗”)就已建立了宪政民主的政治架构,但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近百年来,泰国政治一直在王权与民权、军人与文官、左翼与右翼间摇摆不定,民主进程一波三折。

本次示威虽不能立即改变泰国民主被军人和王权破坏的现状,但足以清晰地表达泰国人民求变的愿望。泰国也的确应该改革政体和发扬民主,结束近百年来军人干政的不良传统,并对君主权力作出更多制约,实现真正的“还政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