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前之夜,韩国瑜现身力挺李眉蓁,但这未发挥较大作用。李眉蓁的大败,确证“韩流”已退潮。选后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林为洲随即提出“告别韩流”,应代表了党内部分人士想法,但也引发另一些人反弹。

如果国民党又在不久后的地方选举中失利,那民进党在台湾连续执政20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样的话,台湾会出现一党独大的局面,国民党则会沦为中型政党。至于台湾的小党(民众党与时代力量等),成为中型政党仍相当困难。

此次在市长补选中受创,或预示2022年高雄地方选举,国民党也难有大作为。民进党收复高雄后,该地又会成为绿营势力大本营,国民党则彻底失去了它在南台湾夺回不到两年的重要阵地。以后蓝营在南部高雄等地,都会处于被压制状态。

另外,这次选战失利,对国民党2022年总体选情也不会全无影响。补选不仅是对2018年地方选举结果的“修正”,也可视为2022年地方选举的前哨战。前哨战的大败,使得国民党2022年的“选情阴影”加深了。

此次民众党党首柯文哲或想让该党在选举中有所突破,甚至超越国民党,而候选人吴益政的大败,得票率仅4.06%,连200万元新台币(约9万3400新元)选举保证金也拿不回,应会让他相当失望。台湾以后出现“柯流”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目前看来,国民党要想在两年多后的地方选举中获胜,或许还须像2018年“韩流”那样的“选举奇迹”。但“韩流”的兴起,其实是以当时“讨厌民进党”的风行为基础的。以后“韩流”是否会再起,或出现与其有些相似的新选举潮流,关键要看民进党的执政表现。如果民进党执政未出现严重错误,以后两年多也没有重大丑闻或弊案被揭,国民党2022年的选情难以乐观,无论韩国瑜是否复出。

但他未想到,在此前后“韩流”开始退潮。另一方面,台湾绿营涌起与仇中结合的“反韩流”,形成新的选举浪潮。今年1月的台湾大选是“韩流”与“反韩流”的对决,也是支持韩国瑜与讨厌韩国瑜的对决。对阵双方都对选民进行了强力动员,最后“反韩流”获得决定性胜利。

除阻止他当选总统,罢免韩国瑜也是“反韩流”的目标。6月,“反韩流”以超过93万票,使韩国瑜成为台湾首位被罢免的直辖市长。不过,反韩并不完全等同于拥护民进党,也不完全等同于支持该党高雄市长候选人陈其迈。

从随后的高雄市长补选可以看出,至少有部分讨厌韩国瑜的中间选民,出于种种原因并未站到民进党一边,包括对绿营贪腐问题有疑虑者。另外,一些讨厌韩国瑜的偏绿小党成员,对票投陈其迈也缺乏热情。尽管如此,陈其迈仍在一场投票率不高的补选中获胜,并成为“反韩流”政治果实的主要收割者之一。

在2018年台湾县市长选举中,“韩流”成为强大的选举力量,翻转高雄乃至全台湾选情,并帮助韩国瑜进军高雄市府。其后,韩国瑜并未引导“韩流”推动台湾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而是利用它获得国民党总统初选胜利。

“韩流”一涨一落,对高雄蓝营影响很大。此次市长补选,应有助国民党评估“韩流”退潮后,该党在高雄的基本盘现况。代表国民党出战的李眉蓁获24万8478票,得票率仅为25.9%。她不必与2018年获胜的韩国瑜比,但应与2014年参选高雄市长的同党杨秋兴比。当年杨秋兴获得45万零647票,得票率30.89%。如果将此(30.89%)视为当时国民党基本盘的下限(杨秋兴由绿转蓝,一些深蓝或未支持他),可见在“韩流”潮起潮落后,国民党基本盘的下限似继续下移。

(作者是旅加学者、历史学博士)

本次高雄市长补选,陈其迈获得67万1804票,而他在2018年市长选战落败时还拿到74万2239票。今年6月投票赞成罢韩者高达93万9090票,其中更有超过26万人未支持陈其迈。“韩流”退潮后,“反韩流”也退潮,高雄政治会走向新常态。

现在国民党面临是否与“韩流”切割的问题,以及是否应彻底摆脱“国瑜党”阴影的问题,尤其考虑到韩国瑜以后参选国民党主席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不过,“告别韩流”是否有利于国民党全面改革,是否有利于它在以后选举中获得重要胜利,这些都须要凝聚党内共识。